导语:不好意思,这次不想麻烦弗洛伊德博士了。

...

1

唯美的背景上毕加索(Pablo Picasso)笔下的人物突然活了,闯进了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盗梦空间”!

本片画风清奇,令人耳目一新。独特的艺术风格打破了日美流行漫画的语言桎梏。鲜明的现代美学气息扑面而来!原来动漫还可以这么玩!

——这就是欧洲动画。

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年的《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后者不过采用了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印象派风格讲述了一段梵高的生平,而本片涵盖的内容却要驳杂得多。它堪称一场万花筒般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天马行空、眼花缭乱,梦境和现实紧紧地纠缠在了一起。说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狂欢也毫不为过。

你若是一名西方艺术粉,本片不可错过!总有一个场景,让你眼前一亮,总有一个符号,让你会心一笑,总有一幅作品,让你心潮澎湃,总有一个名字,让你激动万分,总有一段旋律,让你神摇魂荡……

...

倒不是说喜欢西方艺术你就能看懂,而是惟其如此你才能津津有味地一路看下去。要是恰好你还了解一点心理学的话,看点就更多了!

它也确实是一部“心理片”。整部电影貌似几乎都是“梦境”,或说潜意识世界。

中国也有同类题材影片,且表现手法极为平易近人。推荐一下陈德森导演的《一个人的武林》。你完全可以当武侠片看,然后,更进一层,当“心理片”看,也十分有趣。

但这部《盗梦》好像不行。如果你非要把它当动作片或者悬疑片来看,一定要注意平复心神,切莫为其中五色斑斓、目眩神迷的艺术幻像所蛊惑。此时此刻,你的艺术修养反会成为理解剧情的障碍。所以,与其瞪大眼睛,紧张兮兮地忙着寻宝,恨不得每一帧画面都尽收眼底,不如干脆放松身心,任凭导演摆布……欸,对喽!只有那位打呼噜的朋友才深得此片精髓……没看懂?没关系!醒了继续。

窃以为,按照本片的叙事方法,最佳打开方式应该是:将字幕掐头去尾,在一个独立艺术展厅内循环放映。观众随进随出……

...

...

2

...

有人说,《盗梦特攻队》是艺术版的《头号玩家》,各种彩蛋应接不暇。片中,你可以看到由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绘画风格演变而来的人物形象,通过各种拼贴“硬塞”的观念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等风格形态的再创作,更有对当代流行文化和经典电影的致敬。

文艺彩蛋就交给文艺青年们去整吧。反正那些词汇咱也搞不懂。既然认定它是一部“心理片”,不妨跟风发掘几枚心理学彩蛋给大家把玩把玩,虽然我更加不知所以然。

...

从走马灯和电影胶片的意象看,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可能在本片中占有特殊地位。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M.Wertheimer)在法兰克福大学做了似动现象(phi phenomenon)的实验研究,并发表了文章《移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来描述这种现象。这一般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学派创立的标志。而“似动现象”也是电影得以产生的心理学基础。

主角鲁本(Ruben Brandt)的父亲叫格哈德(Gerhard Brandt。Gerhard、Gestalt,你就说像不像吧?),前东德特工,同时也是心理技术专家。他在幼年鲁本身上实验的明显是一种格式塔学习法,以此来对他进行艺术训练(嗯,不是熏陶)。

...

...

鲁本后来成了一名优秀的心理医师,尤其擅长艺术疗法,包括诸如:心理剧疗法(角色扮演等)、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等一些“艺术”行为矫正法,即所谓"Possess your problem to conquer them"。其中绘画疗法也可用于精神分析。

艺术疗法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鲁本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也许跟格哈德一家后来搬迁到了华盛顿有关。

鲁本在父亲去世后疑似患上了急性精神分裂症,会突然发生幻视、幻听等状况。针对他的症状,他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采用了完型(即格式塔)梦境治疗(The Gestalt approach to dream Work)。

完形梦境治疗是德裔心理学家皮尔斯(F.S.Perls )创建的完形疗法里的一种。

和精神分析学派不同,完形治疗法并不主张去解析梦境,而是要把梦境带至现实生活中使之重现,即:展现梦境,回忆梦境里的每个人、事、物及心情,然后将自己变成梦中的每一部分,尽量去表现梦境,并引出对话。此时梦已不被当作是过去的事,而是要在现在表现出来。做梦的人或许正是梦境中的一部分。

投射观念是皮尔斯梦境理论的核心。由于梦境的每一部分都假设是自我投射,做梦的人会为梦里的各个角色或短暂的际遇编造出剧本,而梦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矛盾和不一致层面的表现。通过这些相互对立层面间的对话,当事人于是能逐渐察觉到自己情感表现的世界。

皮尔斯认为,梦是人类最自发性的表现,它不仅代表未完成的事件,但也可能远超过这些末完成的事务或未实现的愿望。其实每个梦都代表着一个人存在的讯息和内心的挣扎,如果梦境的全部都能被了解与同化,则梦里的每件事物都可很容易地被察觉。事实上,在梦里所完成的每件工作都能导致某程度的同化。如果能适当地处理梦境,存在的讯息就会愈清楚。在梦境中藉着显露出遗漏的部分及逃避的方式,最能发现人格的缺失。如果不愿去记取梦境,等于是拒绝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这些心理学学派与当年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一样无不根植于欧洲现代哲学文化沃土。这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米洛拉德·科斯蒂奇(Milorad Krstic)导演使用了一些看起来很高级(过时)的西方现代艺术技法和素材去制作这部电影。不仅是其画家的身份及个人趣味使然,更是由欧洲和匈牙利的文艺大环境所造就的。毕竟这就是“老欧洲”,这就是他们的文化传统啊。况且,还有比现代主义艺术更适合呈现梦境的吗?

...

再说一遍:这不是动作片,也不是悬疑片推理片!悬疑片哪有这样子收尾的?

这是一场不一样的梦。导演在梦里潜移默化地向我们讲授了一些心理学知识。

那么,私人侦探科瓦尔斯基(Mike Kowalski)是怎么回事呢?

他不过是鲁本梦中的另一只猫而已。

鲁本根本没有所谓“同父异母的弟弟”。

科瓦尔斯基是鲁本从前缺失的那一份人格。

……实际上,我也没打算去过多解读鲁本的梦境。

太难了!好比试图从一团乱麻中理出个头绪。

如果最后一定要有个解释的话。我只能说:按照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论,通过梦境,男主逐渐弥合了“本我”(id)的裂痕,“自我”(ego)开始达成和解。按照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理论,本片就是导演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subconsciousness)的涌现。

...

...


2019-11-16 草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