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当然夸大,所谓的两个人,对应的是主角自己总结的那句。
从穷人爬到社会顶层,只有犯罪和从政两种机会。
片子前面出场的女部长显然是前者,在权力的加持下,嚣张跋扈,厚颜无耻地向富人索贿,她直白说不是给d捐钱就是给自己捐钱。在基层农村打着sh主义者的旗号骗“无脑”村民,帮助她赢得选举。选举获胜的结果是要求富人捐赠更多的献金。
对于政治的时不时提及,也是本片的社会背景,例如我们的主角巴拉姆反复强调了几句,印度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阿克肖也讽刺到这就是最大的民主国家,经过甘地雕像时他们刚行贿结束。
巴拉姆生在最大的民主国家,但他的家庭没钱,生老病死似乎没有多少的改变,广大农村地区与封建时代仍然相同的赤贫,农村大地主的剥削和对资源的掌控,这些地主不仅拥有广大土地,增加私人租税,他们甚至直接掌握了奴仆以及家属的的生杀大权。
因而奴仆不敢越雷池一步,几乎和被用笼子困住的那些待宰的鸡相同。类似用社会的无形规则牢牢地牵制了每人底层的人。穷人的反抗之路寄托在犯罪和从政上,不过实在太过微茫,几乎无人可以跨越种姓制度和家族这两道门。如果他想成为实现自我价值,也许他可以出国,成为美国人或者其他人,再开始自己的人生。
然而印度的出国的人群,如果家族在印度,还是摆脱不了印度的性格,一种没有经过革命后的封建制度,人身关系延续的是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一套内容。
巴拉姆是后一种,通过犯罪达到了顶层,拥有了体面的生活中。他学习开车成为二号司机,又排挤出穆斯林司机,成为正式一号。成为一号后,他对待主人毕恭毕敬,明白自己的身份,位置摆在最后。甚至默认为女主人定罪,他不敢反抗,没有动力也没有想法。被忽视、被打压、被羞辱半桶水。
自己心有不甘能怎么办?看着父亲的结局在自己身上重现吗?
但是他可是白虎,看电影的人都知道 他不会一直如此恭顺,白虎一代只有一只啊。
在他得知自己要被替换后,他彻底觉醒了。男主人是精神启蒙者,告诉他不必奴性,而女主人反抗着整个制度。虽然她最后无能为力,选择可以一走了之,但她也启发了巴拉姆,
种姓制度就是个狗屁!你不应该相信这种事!
他是不可能一辈子忍受这些禁锢。可他不能回美国,成为美国人。但他也可以有机会成为顶层的印度人,用他们印度人自己的方法,这就是他总结的两种经验。
他晕倒的镜头穿插了自己所有的奴隶生涯的反抗和辛苦。巴拉姆看到了白虎,这种他从小就知晓的生物,白虎在笼子踱步,它被囚禁却不会不做反抗,白虎的威严和沉重的脚步叫巴拉姆又一次晕倒了,第一次晕倒是在父亲的葬礼上,他明白抗争自由是徒劳无用的,而这一次他改变了,他决定拼一把。
一代只有一只白虎,我巴拉姆就是这只白虎。
想起了自己的前半生,出生底层农村一家靠着父亲蹬三轮车,自己有读书的天赋但是被家人阻拦打工。
观察富人后,他说,富人的机会总是很多,所以让它们溜走也具不在乎。
巴拉姆的后半段就是对这句话的实践,家人将它视作工具,认了主人后就自愿为奴隶,阿克肖从来没有将他视作平等的人,阿克肖在最后还是说,自己不去美国是因为不想装作另一个人。他在美国的熏陶终究还是不能革除自己家族教育下的心态。
阿克肖大概是是个印度海归的形象,有西方的礼貌和眼界。但在印度他拥有的只是家族力量,他做什么互联网或者其他几乎是被直接拒绝。他没有勇气,离不开煤矿生意,去不了班加罗尔。
从开始对巴拉姆平等,和小孩子接触亲密,对待底层人还有怜悯之心,可是时间久了或者妻子和自己离婚后,收到大哥和父亲影响的他彻底印度化。
从他不要搞印度主仆关系这一套到默认巴拉姆为自己的妻子定罪,再到最后直接斥责他为贱种,巴拉姆给乞讨者硬币时他会大声斥责,认为他不守奴仆的规矩。阿克肖的价值观被现实的印度,身边人改变了,或者说他的价值观被纠正了
比如,巴拉姆在阿克肖生气时,想着要为自己的主人送上凉拌秋葵,因为在夜市上他表现出了喜欢。阿克肖直接摔了碗并且毫不留情,他的心从那一刻真正被触动了。
红色的皮包挑逗着他的欲望,所有的机会化成一个装满钞票的大包。他想过逃走后的遭遇,于是他否定了想法,并实话是活。阿克肖没因为他的坦白对他有改变,让他回家休息,给他放假。
实际上这个时候他已经放弃了抵抗,其他司机做的事情他也做,坑骗主人的钱来报复他,这些小打小闹只是发泄,仅限于此。
阿克肖换司机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直接带走了他的性命。最后巴拉姆成功了,写信给某领导人,说白人的世界统治已经结束,很有意味,同为第三世界的集体,要爬上世界舞台,也只有他说的两种方式吧。这点颇有深度了,巴拉姆怎么积累资金的?他解决了一个海龟的问题,是不是就是白人呢?哈哈哈哈哈哈,不敢再说了。
我不知道小说怎么描绘,如此讽刺这个世界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