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三千字,阅读约需十分钟)(搬运公众号2月试水旧文)

...

18453874-a0e88db5ac53c22d.jpg

导读:流浪地球相较与大型飞船基地逃生,耗能相差至少万倍,不谈什么“节约资源,利国利民”,****巨大的能耗****最后必将表现为社会个体工作量的暴增,将人类群体拉入超负荷运转的噩梦中去。

天真可爱的女孩子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总有人大煞风景的说一句“这么大的眼珠子,得多费电呀!”,开句玩笑罢了!

但你看完《流浪地球》,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幅神往的样子,我还是忍不住说“得了吧,那得多费电呀!”

...

image

《流浪地球》的背景设定

先引用一段《流浪地球》的原文

“三个多世纪前,天体物理学家们就发现这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于是他们发射了上万个探测器穿过太阳,最终建立了这颗恒星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巨型计算机对这个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但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这一切将在四百年内发生,现在已过了三百八十年。”

我们在这里将已上内容归纳为二点重要信息:1、氦闪爆中,地球将被汽化;2、这将在四百年内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面临的命题是“如何付出最小的代价,保障自身的繁衍生息”。

原著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发动机将地球推向4.3光年外的半人马座比邻星,这个时间将持续2500年,动能来自于岩石通过重元素聚变技术转变成的能量。

...

image

流浪地球所耗费的能量分析

地球质量5.965×10^24KG,推动这样一个巨大的星体运动需要耗费多大的能量我们一般人很难想象,不过我们不妨做个直观的对比:

如果地球按60亿人计算,人均分摊质量1015kg。1015kg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用每立方3吨重的花岗岩来计算,截面积1平方公里,它的长度是333公里,基本相当于北京到石家庄的直线距离。

飞船派的主张是建造可供人长期生存的巨型航天舰队,可供人长期生存的航天器人均最低分摊质量应该在什么范围内暂难于估算,不过可以先用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作个参考。经查询“国际空间站总重量419000公斤,额定乘员6人。”这样计算人均分摊质量70000kg,用上面的花岗岩来计算,截面积1平方米,它的长度是23米。

不过这样对比肯定有人不同意,首先空间站需要通过地球运送补给,其次空间站使用寿命只有10到20年。而我们的巨型航天器在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可能要使用上万年。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将航天器的人均分摊质量扩大至空间站的一百万倍。然后用截面积1平方公里的花岗岩来直观理解一下,它的长度是23米。

驱动一个333公里长的物体,对比驱动一个23米的物体,需要的动能差别判若云泥。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古语所说的“泰山之于芥子”!

如此天文数字量级的差别,对于《流浪地球》中设定的人类科技水平实在太浪费能量,换句话说——性价比太低了!

...

640.webp.jpg

飞船派的生态系统太小了,地球派的很大吗?

选择流浪地球的另一个理由是“过小的生态系统难于维持较长的时间”。下面是原著中节选的一部分:

小星老师按了一下手腕上的全息显示器,我们面前的空中立刻显示出一幅全息图像,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它吸引过去,暂时安静下来。那是一个晶莹透明的密封玻璃球,大约有10厘米直径,球里有三分之二充满了水,水中有一只小虾、一小枝珊瑚和一些绿色的藻类植物,小虾在水中悠然地游动着。

..........小星老师从随身带来的一个小箱子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那个玻璃球,死去的小虾漂浮在水面上,水已混浊不堪,腐烂的藻类植物已失去了绿色,变成一团没有生命的毛状物覆盖在珊瑚上。

“这个小世界死了。孩子们,谁能说出为什么?”小星老师把那个死亡的世界举到孩子们面前。“它太小了!”“说得对,太小了,小的生态系统,不管多么精确,是经不起时间的风浪的。

飞船派们想像中的飞船也一样。”“我们的飞船可以造得像上海或纽约那么大。”阿东说,声音比刚才低了许多。“是的,按人类目前的技术也只能造这么大,同地球相比,这样的生态系统还是太小了,太小了。”

那么我们再看看原著中在流浪地地球的四百年中,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是个什么状态

发动机带来的酷热,户外气温高达七八十摄氏度,必须穿冷却服才能外出。在这样的气温下常常会有暴雨,而发动机光柱穿过乌云时的景象简直是一场噩梦!光柱蓝白色的强光在云中散射,变成无数种色彩组成的疯狂涌动的光晕,整个天空仿佛被白热的火山岩浆所覆盖。

在星系的不同位置,地表条件不同,在这里不再引用其他时期的原著段落,但基本可以概括为“没有阳光,温度在极低和极高中无常的变化”。

由此可以判断地表的生态系统已经完全被毁坏,地球表面应该和火星差不多了,变成了不毛之地。

那么所谓的地球生态系统保存在哪里呢?

我们是第一批入城的居民。校车钻进了一个高大的隧洞,隧洞成不大的坡度向地下延伸。走了有半个钟头,我们被告之已入城了,可车窗外哪有城市的样子?只看到不断掠过的错综复杂的支洞和洞壁上无数的密封门,在高高洞顶一排泛光灯下,一切都呈单调的金属蓝色....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地下的生活,像这样在地下500米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遍布各个大陆。

从原著的片断中我们可以判断,地球的生态系统保存在这样的地下城中。

那么我就不仅生出疑问,如果如同大刘设想的,制造像上海或纽约那么大的飞行器都是“太小的生态系统”,地下城的人造生态系统又大到哪儿了呢?

综合以上分析,在生态系统维持上,面临差不多的难题,流浪地球和飞行器逃生在驱动上耗费的能量却有万倍的差别。

...

640.webp (1).jpg

行文至此,我极想改写一下《流浪地球》

地球派和飞船派在能量需求方面有上万倍的差别,即使不考虑能量源库存耗尽问题,控制能量稳定输出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作量。

因为人类智能化水平已经很高,绝大多数工作已经由机械自动化操作,但即便如此万倍的能源需求差距最终仍被缩小为数十倍的机械不可替代人类直接劳动。

在太阳即将毁灭的前提下,人类的一切工作都开始围绕星际流浪开展,地球派和飞船派争论不休,最终分裂为两个阵营。地球派开始制造大型发动机驱动地球;飞船派在近地轨道制造了数以千计的每个能容纳数百万人的大型航天器。

随着工程的进行,地球派的耗能越来越大,随之人类的工作量也与日俱增,地球派的领袖“金二十胖”和“特朗十八普”不得不相继宣布取消了八小时工作制,延长为十六小时工作制,取消了双休日,改为全年无休,甚至六十岁也不能退休一直干到人生命的终结,因为劳动力不足,儿童不再受教育,从八岁起就要到矿场去工作。

在另一边,飞船派工作轻松,他们的人工工作量只有地球派的几十分之一。所以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在做飞船的运行维护工作。其余的的十分之九人口,老年人不是在飞船城市的大街边打麻将,就是每天流连于保健品推销会乐此不彼。年轻人要么在啃老,要么吃着空响,要么当着包租公包租婆,每天对着飞船外的星空发呆,或者刷刷抖音,玩玩吃鸡,晒晒朋友圈。

飞船派这样糜烂腐朽的生活方式,不仅没有让地球派心生厌恶,相反很多地球派对自己夜以继日牛马一样的辛苦的工作产生了不满,他们开始称飞船派的太空基地为“自由世界”。

越来越多的地球派开始铤而走险偷渡到自由世界,他们牺牲每天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找一些烂木板和破铁皮,用锤头和螺丝刀将它们敲打组合成简陋的小型航天器,携带全家奔向自由世界。

飞船派的基地接收了太多这样的太空难民,飞船派民众开始不满自己的生存空间受到难民挤压。迫于民众压力,飞船派的领袖匀XX招开政经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在飞船基地和地球之间修建太空隔离网。

即使如此,太空难民仍然源源不断的试图偷渡飞船基地,因为隔离网的修建,和难民实在简陋的偷渡飞行器,屡屡出现空气逃逸整船难民死亡的惨剧。当年国际普利策最佳图片奖就是一个小女孩偷渡而惨死在飞船派入口的照片。

联合国屡屡呼吁飞船派从人道考虑接受更多的地球派难民,飞船派领袖匀XX坚决维护自己民众的利益,于以了拒绝。

..........

这样的故事继续写下去还能写很长,只要每天注意看新闻,把背景改为太空飞行就可以了。

结语:刘慈溪先生脑洞大开,流浪地球的想法的确瑰丽,另我们传统思维方式下的平常人大呼过瘾。这样的想像也为我们未来星际航行方式提价了另一种思路,但是我认为将来的星际移民最可能的方式仍然是航天器。

至于网上一直热炒的“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我们最好还是保持警醒,不要抱着臭裹脚布嗅来嗅去了,说的偏激一点,乡土情结不过是狭隘小农意识的变装而已。

带着爱走天涯,有爱的地方就是家!

流浪地球?我还是觉得用竹竿撑着台湾去航海更靠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