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情化的笔法刻画纳粹党是影片的亮点,他们的日常行径愈是贴近自然人和文明人,他们的兽行才愈显得荒谬残暴。集中营里的多角恋和手风琴,纳粹沾满血腥却拒绝油污的双手,人性与兽性如此自然地共处,足见异化之深。
个体内部的对立更延伸到了群体和空间的对立上,一边是小情小爱,一边是生死炼狱,日常性和非常性碰撞产生的巨大张力,远比单纯控诉暴行来得更强烈。
姓名符号与个体生命的联系本来是个很值得阐释的空间,但感觉影片没有做足。许多细节都在强调这一主题,如开头结尾焚烧花名册的画面,铅笔除名与托运尸体的蒙太奇。然而影片只是把男主借用假波斯语逃出生天、反击纳粹的故事线讲清楚了,没有对“记住名字”的意义做更多延伸。若结尾能在男主念出名字的基础上,阐发一下姓名的生命价值(比如增添名字被刻在遇难者纪念碑上的画面),或许就不会显得戛然而止了?总之情感没铺垫到位,还需要更合适的情节来支撑,而不是诱导性的背景音乐。
《波斯语课》亮点与不足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对结局的一点解读
善良美好的三口之家最终逃过了死神的镰刀,他们的形象或许象征着生命存在意义的本身:爱、善和新生——这些是世人对抗虚无和死亡的武器。世间种种苦难背后,隐藏着死亡的必然性,生命因太过脆弱而容易消逝,而这种肉体的弱点又造成了人性的残缺,助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