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不知不觉地消散了,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世界的繁华...而后囿于生活的枷锁中,也曾追过非主流,遇见过杀马特,却不知道何时,他们也渐渐消失了。

直到上段时间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出现了,让这个名词再次发光,看完后我的心情复杂,除了感动和叹息外,我也不禁想问下自己:

那些曾经在我们身上的梦想、个性等,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消失了呢?

我们对这个世界真的了解吗?我们又真的了解我们自己吗?...

...

image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一套它自身运转的体系,我们身在其中有着许多有形的无形的约束,正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里的记述:现代社会的最为可怕之处,就在于它能够把每一个有力量的人,要么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要么将其推向边缘群体,使其无从反抗。

事实上,在这个体系中,有着许多支撑它的规则,文化和制度等,再加上以欲望为代表的的资本的影响,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大多都是来自主流的,或被资本包装过的信息,而像很多亚文化或是来自少数群体的「声音」等相对不易被看见。

在观看这部影片前,我对杀马特这个群体了解甚少,对其的认识像很多人一样:它是一种不高级的审美。

看了后我的直观感受是:它打破了猎奇和偏见,让我们看见满地忧伤,终化作一声声叹息。

...

image

谁是杀马特?

大概是2008年左右,最早的一批杀马特兴起了,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十几岁进厂打工的农民工二代,也是留守儿童。

他们孤身闯入社会,在流水线上如同机器般运转,生活无聊,孤独,压抑而又缺乏关爱,更感觉不到未来的希望和存在的意义。

于是,他们试图在生活中找点乐趣。头发就是一种有趣的东西,也是他们玩得起的娱乐,像是车啊房啊等都太遥远了,更是他们所追求不了的存在。

...

image

为什么成为杀马特?

有的人是为了不被欺负,就搞个发型壮胆,在外在形象上震慑作用,因为奇异的发型给大家的感觉这就是坏孩子,坏孩子不会被欺负;

此外,也能在心里面给予自己安全感,因为这样就能像刺猬一样,人家碰不到,而同时将自己给封闭起来,这样才不至于整个人很脆弱,很容易被欺负。

有的人是为了获得关注和关心,从而获得心理安慰:哪怕是异样的眼光,也有人关注我。哪怕是被骂或是吵一架,至少有人愿意和我说话和我吵架...

有的人是为了社交和恋爱,杀马特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身份认同:有家的感觉,只要玩杀马特就是我的家人。

对于那些不玩杀马特的人而言,就意味着人太老实,无法吸引异性,而一样发型的人便是同类,可以快速交流玩耍。

...

image

有的人是为了获得自我认同和存在感。

当改变了发型,做了自己以前不敢去做的事,像是感觉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样,性格有变,感觉自己全身都不一样了,会颤抖,会感觉到满足。

另外,通过发现这种改造自己的身体,去获得这种存在感,其实在他心中还有优越感,是啊,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那一刻,他很快乐。

种种原因,让这群年轻人爱上了杀马特,并把它当作一种信仰,从此后,他们有了心的归属和享受自由的快乐。

...

image

是什么让杀马特消失了?

杀马特们为了保留自己的头发,宁愿被辞退,挨饿,遭人歧视,但他们却无法承受来自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改造」。

网络中狂轰滥炸的的舆论打压,现实中则是更可怕的暴力打压,有的人打杀马特,甚至是烧掉他们的头发...

更要命的是工厂都拒绝招收杀马特,他们为了生存,只好变得「正常」,重新回归千篇一律的生活。

所以,无疑是「我们」剿杀了杀马特。

...

image

后来,随着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直播兴起后,杀马特有过短暂的复兴,但又面临整改而无以为继,但还有人在坚持,比如,一个努力在镜头中「耍疯」的女孩,她说,「如果疯癫能带给别人快乐,也很好啊。我自己也很开心,又还能赚点钱,挺好。」

所以,她打算白天上班,晚上直播玩杀马特。

...

image

有个男孩这么形容他玩杀马特的心情:戴假发回忆长头发的岁月,让人回到小时候那些开心和快乐的那些事情,忘记那些烦恼。

有个女孩说起杀马特对她的影响,「能够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是自由的,我的人生由我做主才行,哪怕是错的。」

还有个女孩这样畅想她未来的婚礼:「两套婚纱照,必须要有一个杀马特的造型,就是我小女孩的样子,要珍藏起来回忆很多年。」

...

image

另外,片中让人难忘的还有几处:一个靠借着哥哥200元独自外出打工的少年,捡过垃圾,住过桥洞…

这种年轻人初入社会遭受的毒打,让人想起小黄车和租金贷等,更不要让提让年轻人绝望的高房价了,这不禁让人想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汗颜。」

一个开开心心打算带着7000元的血汗钱和女友回老家结婚的小伙,却被老板带着打手威胁而各种克扣工资,最后只领到了29元,他哭了,女友后来也嫁人了。

还有,对自己的人生处境有着清醒认识的罗福兴,在他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见属于工人的生命哲学,他身上很好体现了「审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点。」

...

image

其实,很多杀马特们在尝试过自由的滋味后,不愿意低下头再去流水线上,整天忙忙碌碌跟机器一样,他们会选择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有的人回乡了,有的从事其他相对自由点的工作。

当然,也有的人依然被困在流水线上,毕竟在生存面前很多时候自由和金钱只能选一个。

事实上,无论是杀马特还是三和大神,他们都是大时代的有伤青年,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阳光没有公平地照在每一个人身上,让部分人成为了被时代抛弃的人。

相信若你看了《我爱你杀马特》后也会卸掉一些偏见,会明白些:为什么以前的年轻人这么喜欢玩溜冰和杀马特等,因为生命对他们而言太贫乏了。

那么,看了《三和人才市场》后,你也不会轻易的评价一个群体或一个人了,每个人的人生境遇不同所面临的困境也都不同。

...

image

这些有伤青年背后凸显的是,快速发展的时代所带来的问题,工业文明对弱小个体的剥削,城市化带来的城乡关系和留守儿童等问题,社会阶层割裂,劳工权益的不合理,工业化对人的异化等。

「好想我的头发像孔雀一样,带我飞翔,飞过工厂的高墙...」片尾的歌,让人感伤。

我不禁想起富士康打工诗人许立志的《打工人》:「我像流水线一样辛苦的光阴,和最新款手机一样打包贩卖到大洋彼岸,等候下一个轮回。」

事实上,以杀马特为代表的群体,也是被这个社会剿杀的许多人,也是被这个社会抛下的部分人,其实,也是你,也是我,是很多有着生存之困的人。

...

image

或许,杀马特的身份是虚幻的,但快乐却是真实的,而他们至少是勇敢的,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处境并用行动主动作出了回应,他们至少还有青春可以回味。

无疑杀马特是他们对抗世界的方式,也是他们拥抱自由的一次尝试。只不过是不曾掌握话语权的他们,做什么都会被当作笑话。

其实,「我们」和「他们」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我们都是普通的青年,面对强大而顽固的「生产关系」,有着我们的困惑和无助,而我们共同所渴望的不过是有尊严的相对自由的活着吗?

未来,我们依然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飞驰,只是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骄傲地说一声:我是无产阶级的接班人,而不是该死的社畜或打工人。

...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