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我想无论怎么样都该去电影院里坐下来好好看一遍,等灯光暗下来,音乐环绕在耳边,沉浸在故事里,绝对会对很多事心生恍然。对待感情和梦想的态度,也会有所触动。
这部电影能让你变得温暖。
故事按照四季来分,春-夏-秋-冬,完整地划过了一个年轮。热爱爵士乐的聊到钢琴师Sebastian,四处试镜碰壁的准女演员Mia,两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在繁星之城相遇相爱相互鼓励。电影的场景充满了美感,音乐的精美更是让人耳朵怀孕,一段段长镜头酣畅淋漓,叙事的节奏也在导演的掌控下行云流水般自然。
这部电影的内核是梦想与爱情,其实是人人都经历过的事。
两人的相遇相爱,是同为对梦想的执着的人的惺惺相惜。
而他们最终分开,亦是为了完成对彼此梦想的成全。
但这并不鸡汤,相反还阐明了现实中硬邦邦的道理:唯有实力不凡与执着坚持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梦的过程也相当艰辛,才华横溢如Sebastian,却落魄到付不起房租和车险,而Mia自己写剧本自己出演,却依然无法承担剧院的租金。
生活往往是一盆冷水,坚持梦想的代价从来都不便宜。在听到Mia和母亲的通话后,Sebastian决定向现实低头,选择一份稳定而又薪水不菲的工作,四处表演,收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可是只有Mia看到,在台上演奏的Sebastian很认真,却不快乐。
在他们争吵的时候,Mia问:你真的喜欢你现在在做的音乐吗。正因为彼此相爱又深深理解,才能一句话戳中最痛的地方。
以前接触的电影里,总是宣扬出一种在爱情里牺牲自我,是值得被原谅的,为此做出再傻逼的事都不过分。可是啊,如果连自我都失去了,又那什么去爱彼此呢。
面对爱情和梦想,无论哪一个都应该拼尽全力去热爱。
Mia在试镜时唱的《The Fools Who Dreams》,实在是太完美地敲打出梦想这个内核了。那些傻乎乎追着白日梦的人啊,常常因为自己的固执制造的混乱,而心里隐隐作痛,在繁星闪烁的城市里追寻回音,一次又一次面对沉默,可倘若没有这一点点的疯狂,人生又会向何处平庸地流去呢。
She said,she'd do it,again.
固执而孑孓,却异常美丽。
永远不要放弃拥抱那些美好事物的勇气。
而这部电影里的爱情观,也相当成熟,并非是围在房间里日夜厮守的卿卿我我,而是。有相见之喜,也有遇到同类人的惺惺相惜。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没作天作地的争执,男女之爱纯粹到甜蜜自然,没有轰轰烈烈,也不撕心裂肺,或许才是爱情真正的模样。
爱情真的能填补人生的遗憾吗?
即便是成熟如电影中的感情,近乎走到最好的结局了,彼此成就,也在心中保留爱意,却也依然留有一分遗憾。不觉得这种遗憾是缺损的表现,反而更打动人心。
在格里菲斯天文台下,两个人坐在长椅上,Mia问Where we are.
如果Mia去了巴黎,两个人肯定会分手,而Sebastian说,这是你的梦想,你要把你的一切交给它。
在Mia失败很多次想放弃的时候,Sebastian还是反复告诉她:“Yes,you are.”
爱你的人,会在你每次失落质疑自己的时候,坚定的告诉你,你是个很棒的人。
爱情这件事,本就不应该是撕心裂肺的。很多人因为爱的时候太过用力,又因为疲惫撒手,嘴上说着尽力了心里却可能期待着解脱,想进入围城,想逃离围城,很可能只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
分手时惊天动地,撕心裂肺的情侣,心里已经不爱了。
而深深相爱着的人,就连分开的时候也是美好的。
爱是成全,不是束缚。
电影的最后十五分钟,是集剧情的丰满和视听体验极致的一段时间,蒙太奇手法回到当初的选择,在回忆里共度一生,星空与黄昏,巴黎与塞纳河畔,甚至有了家庭和孩子。如果要说人最难以平息的,恐怕就是心里【如果当初】的执念,正因为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才会留有幻想和感叹。
但琴声熄灭时,两人久久相视一笑令人恍然,人生何来那么多所谓的遗憾呢。
以前总觉得孤单的人在台上,等着铜锣敲响,曲声响起,便是姻缘。看完之后才明白这只是前一半,等琴声冷却,灯火熄灭,你爱的人隔着人潮回头望来,眼里全是故事。
明月大江,十里春风,与君同船渡,达岸各自归。
喉咙动了动,相顾一笑,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莫名因为这部电影对洛城有了好感,想去看玫瑰色的日落,想要在城市的璀璨星光里感受夜色。
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
City of stars
There's no much that I can't see.
————————————
This movie reminds us why we love 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