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世界法则第一条:所有跌宕起伏的异世界故事本质上都是人类已有故事的再解读和延拓。
幻想世界法则第二条:异世界的设定不一定要符合现实逻辑(甚至越新奇越引人注意),但要注意平衡性和设定之间的互洽。
幻想世界法则第三条:彩蛋文化不断吸引观众同时拓展异世界的疆域。

总的来说,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至少是一份能交八九十分答卷的电影,虽然不够卓越,但至少还算优秀。虽然这部片子本身的上映就象征着影迷文化对抗资本文化的胜利,但我还是不由得感慨曾经那个熟悉的DC宇宙,它回来了。

首先说说人物。

极度想要吐槽的一点是有些DC英雄的能力都太bug了,让其几乎没有可能在出独立电影时有一个足够接地气的反派与之抗衡。像钢骨,数字世界的神,我觉得唯一可能的拍法就是它自己作死乱搞数字世界体系(就像这部电影里乱加钱,短期来看是好事,做多了可能反被聪明误),然后在崩溃的数字体系下与时间赛跑恢复正常秩序啥的,总之人类反派是不可能打得过的,外星反派又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在扎克施耐德版人物弧光太长差点以为他才是真正的主角。像超人,两个字,无敌,除了unity我甚至怀疑他能和达克赛德掰手腕,这样的东西只有氪石能克,这个设定使得在他上面除了绚丽的打斗场景几乎没有什么空间可以发挥。哦对了,倒是还有一个缺点,女人,要么是妈妈玛莎要么是女友路易斯。像神奇女侠,除了战力跟不上顶尖水平,基本上就挺平均的(无论在哪个联盟,女性英雄的出现多多少少有些象征意义的符号化)

与之相对的,其他四个英雄倒还算合理——在做到各有特色的同时也做到了各有局限。像蝙蝠侠(这里还是要为老爷鸣不平,无论在哪一版正义联盟还是BVS中,老爷在诸神之战中都显得过于羸弱和存在感低,建议编剧们重新修《人类最强大的能力是智慧不是金钱》这一章。他简直活成了一个活像美队一般的精神符号,关键是美队除了符号之外还能打,他在其他地方的作用简直就是一个提供场地和装备的,不过幸好在最后的大战还是给了一小段高光,但蝙蝠侠三部曲珠玉在前,我对华纳的蝙蝠侠还是抱有更高期望的)蝙蝠侠有钱有装备有头脑,但最大的缺点在于凡人之躯以及用不义之道行正义之事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小丑背刺)。像闪电侠(很欣喜在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中看到了孩子的高光,丰富了闪电侠的背景(虽然还是没有交代出身),有了高能时刻神速力逆转时空),速度快能产生巨额电量,但是青少年心态,伤腿=残废。唯一希望的就是不要像闪电侠剧集里那样到后面疯狂滥用时空穿越(虽然时空穿越后不能回到原来时间线是一个平衡,也迫使他权衡利弊,但老实说,蝴蝶效应已经把故事讲完了)。像海王(感觉最大的特色是自恋和傲娇,在正义联盟中存在感最低的那位,在陆地上除了一身力气和三叉戟没啥用),水中鲨鱼地上草鱼。能力分布太过两极化,导致无论在哪一版它都是没啥牌面。

再来谈谈我们为什么需要超级英雄电影和幻想世界电影。英雄本质上是我们内心理想主义的刻画,英雄不一定多么伟大,但一定有那么一瞬间,当你选择了退缩时,他选择了勇敢,所以我们敬仰。因此,英雄伟大的地方真的是他的能力吗?我觉得非也,英雄的能力只是他的辅助工具,我们真正感同身受的还是他们在身处绝境的意志力,绝处逢生的智慧,一剑封喉的勇气。幻想世界则更多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人类是多么瑰丽的生物啊,在一个物质世界之外,还有无数个有趣的幻想世界,这本身就证明了人类的了不起。

所有的故事,说到底终究是人的故事,终究是我们的故事。我们并不是在建造一座空中楼阁,而是在已有的故事大厦中添砖加瓦。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莎士比亚已经讲完了所有的故事。尽管在这样的论断下,我依然向往更有趣的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物质快速发展的世界,终究也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更多前所未有的冲击。过往的价值体系已经逐渐破碎,熔化后将重铸新时代的价值体系。但一切终究在人类的可知范围内,我们无法窥见光锥之外的世界。

在最初窥见所有故事不过都是人心的一角投射时,我的感觉是失望和无可奈何。但也正因此,我对故事的欣赏也不止于那些绚丽夺目的技巧,更加关注那身处其中的人。而恰恰好超级英雄电影和幻想世界电影是最被诟病人物扁平化的,你可以塑造全新的价值体系,却不能让角色只拥有一张脸谱。在正义联盟中,真正完整的人物其实只有钢骨。其他展现人物心理性格的片段也有,但太过薄弱,立不起一个人。

对于这类电影,特效永远是不缺的。也许把故事讲好,少些特效场面,反而会令特效更加出彩。

PS DC也开始留彩蛋了,火星猎人,不义联盟,多时间线(话说为什么是老爷梦到,不是应该是钢骨窥见了可能的一败涂地场面(与复联二异曲同工)),扎克施耐德版起码让我更期待未来的DC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