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以为家》看城中村的居住情况

《何以为家》的小主角从小住在狭窄昏暗的屋子,这栋房子经久不修理,像病入膏肓的病人,看的时候心里阵阵酸楚,因为曾经的我也住过这样的房子。

小时候,外婆外公在城市郊区做汽车配件,住在单位建的房子里。

不足20平米,和工厂连在一起,地下3层,旁边是轰隆隆的汽车配件声音,里面是从不见阳光的小房间。洗手间需要穿过工厂,走8分钟到公共厕所,洗澡间,是工厂与房间的小过道,用废旧的木板隔开,下面是暗黑的下水道,擦点肥皂就算洗完澡。搞饭是一个小煤炉,放在车厂里,煮开水,做饭都是靠这个小火炉。

我个子小,睡在折叠起来的床上,坐起来就碰到天花板,时时看着天花板,感觉头晕目眩。夏天热,就在下面打个地铺,但是早上7点必须起来,因为太占据地方,我打个滚继续睡在下面的床上。

这个房间爷爷奶奶住了整整20年,直到后面厂子倒闭,挖掘机填平土壤。

上海的群租房

2015年我边找工作边面试,住进100元1周的群租房。中间大厅住了30个男孩,一进去闻到烟味,再往里面走,是30元一晚的用布隔开的小房间,再进去才是女生宿舍,12个女生一间房间。大概50口人公用两个卫生间,两个浴室,没有阳光,我和大家一起每天找兼职做,大冬天洗完衣服只能挂在浴室外面,稍微有点点风。


广州的城中村

一到2月份,广州进入阴雨绵绵季节,非常湿润。

我拖着行李箱经过狭窄的城中村,住在3楼,墙壁和地面每天都是水,一室一卫一厨,转个身能碰着墙壁。隔音效果特别差,对面的女生闲着没事每天吵闹,我要爬到5楼才能晾衣服。城中村下面的街道仅容一个人经过,但是被外卖车和共享自行车占据了地方,走在街道上,抬头只见到密密麻麻的电线,看不到天空,一年四季地面都是湿漉漉的,新的白鞋子很快有污渍。但是,正因为巷子条条相同,所以可以来场惊奇的冒险之旅,四面穿过去能看到电子城和大学,外面绿树成荫,鸟儿鸣唱,仿佛是从诺亚方舟出来。

现在的我,已经不需要住这样艰苦的房子,因为在知识的改变下,慢慢地能租下阳光明媚的大单间,只是偶尔在他乡,想起小时候在外婆的小房间,听着外面的机器轰隆隆声音,吃着外婆做的金黄的煎饼,异乡的老人围在一起看西游记,现在这种热闹已经变为我的孤军奋斗的日子……

原来,房子不是主要问题,而是那个陪伴你的人啊,已经远去,当努力学习想改变生活的时候,老人家已在地下沉睡了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