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第四期《废墟星球》篇,从石油工业遗址里探寻80年代的中国近代工业化,很多人的黄金年华都留在了那里,一本工作记录,一只蓝黑墨水瓶,一本彩印的电影杂志,一张写着预测未来中国发展变化的旧报纸。虽然散落一地被蒙上厚厚的灰尘,但仍然是鲜活的,都好似向我们诉说着那时人们在虽不丰厚的物质生活下却拥有着充实的精神世界。由此又谈到了“我们的父辈”,如果我们能更了解他们是在怎样的土地上扎根生长起来的,才会促进我们两代人互相更加了解吧。
第二part里请来了著名的天文家邓老师,从他的谈话里能看出他不仅在专业领域内颇有造诣还是个很健谈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玩梗开玩笑,打破了我对科学家都是刻板的固有印象。围着篝火谈天文,让这种宏大的话题变得接地气,但与此同时又觉得人类文明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太渺小,多么不值得一提,连太阳都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用天文里的计时单位来思考,几十亿年、几百亿年都只是弹指一挥间,我们纠结于人生几十年的浮沉、情爱……殊不知我们并不是多特殊的一部分。
再谈到这期提出的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废墟化”。窦文涛说自己脸上的一条条皱纹也是废墟,希望女同胞们能欣赏废墟化的男人。虽然仅是一句打趣的话,却不禁让人思考,每个人被生活的风沙打磨过后,都会变成不同的样子,有些地方我们会“灾后重建”,有些地方却留下了永久性的“废墟”,但你能说废墟就不美吗,它同样是人生宝贵的一部分,是一种以前经历的印记,不管过多久回头看它都在那,时时刻刻提醒着你,你是怎样才成为现在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