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小情歌》
如果你对去年的《你的名字》有印象的话,一定记得细腻如电脑壁纸般的动画场景,和少男少女之间悱恻、深挚的羁绊。
没错,还是那个新海诚,他来了,他带着新作《天气之子》来了。
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立刻拿下了当周的票房冠军、随后的日冠军,并成为日本今年票房最高、最热门的电影。
延续了一贯的清新风格,《天气之子》仍然讲述了一对看似平凡、却拥有不可思议超自然经历的少男少女之间,深刻隽永的情感。
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新海诚,还是那么任性和少年气。这部电影从形式到内涵,都仍然是充满了少年气的电影。

一 (以下涉及大量剧透)
故事开始于15岁的少年帆高离家出走的冒险。他一个人悄悄离开了老家离岛,坐船前往东京。在船上,他被一个陌生大叔搭救,大叔还给了他一张名片,让他如果有困难就来找自己。
少年想在偌大的东京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谈何容易,他没有栖身之所,又没有学生证。想打工,都找不到肯录用的地方。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麦当劳打工的小姑娘送给他一个汉堡包,温暖了他的心。
他鼓起勇气找了船上的陌生大叔,来到了一家不写正经报道的杂志社编辑部。这里有大叔和他的侄女(男主一直以为是大叔的情人)。妹子热情奔放,胸部和性格一样丰满。
他们一起去采访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灵媒啦,寺庙里的僧人啦,然后写一些都市怪谈之类的报道。男主就这样暂时安顿了下来。
此时东京出现了明显的天气异常,雨一直不停歇,夏天像秋天一样冷。
一次偶然,男主遇见了麦当劳送汉堡的少女,并且从不良场所老板手里面搭救了她。危急时刻,男主用捡来的枪对天示警,才从老板手中逃脱。
他们跑到了一个废弃的大楼里,在这里男主第一次发现女主原来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晴女。女主只要祈祷,天气就会短暂放晴。(阳光的镜头真的很美)
男主一想,可以用这个能力赚钱呀。于是拉女主一起,做了一个祈求晴天的页面,女主次次灵验,于是财源滚滚,生意不断,他们挣了不少钱。
在这个过程中,男主知道女主18岁,带着年幼的弟弟,两个人在东京艰难地生活。为了养家,才不得不到处兼职。
就在他们生活变好、准备收手不干的时候,女主告诉男主,每祈祷一次,她就会消失一点。就在那一天晚上,警察上门盘查男主离家出走、以及手上的枪是怎么回事,女主姐弟也被发现未成年人没有监护,可能会面临拆散。为了躲避麻烦,大叔也解雇了男主,让他以后不要再来了。
一瞬之间,过去苦心构建的美好梦想,就像泡泡一样破灭了。
那么,少年少女最终会走向怎样的命运呢?
这正是本片最大的争议点之一。

二
新海诚的作品一向以小清新见长,善于描写青春少年少女之间朦胧又细腻的情绪,被说成是“每一帧截屏都可以作为壁纸”。这一次的《天气之子》也不例外,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看效果还是十分震撼。
深蓝色的城市天幕上,绽开美丽的烟花,五光十色划过天空,在虚无的空气里面绽开成完美的圆球状。我最喜欢这一幕,很美。
此外,电影中对自然景观、世界与地球、海洋与天空的诠释,都一如既往地美丽、壮丽而细腻。
下雨的街道,雨水打湿窗沿,水里面游动的透明小鱼,夏日清新美丽的翠绿色,阳光的灿烂与壮美,积雨云的宏大,整个天空、整个宇宙的玄妙,都被融合进大片大片的色块里面,构图干净、精巧而壮丽。
都市的阴沉、高楼的阴森、寒冷的压抑和温暖阳光的壮美,意象迭出,不断交汇、碰撞,整个镜头语言、色彩跟主人公情绪推进的呼应十分巧妙,气氛渲染非常到位。当然这也是新海诚电影一贯的长处。

还有一处我印象深刻的镜头是主人公骑着自行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那一幕公路在眼前不断展开、不断转弯的镜头,令人十足有身临其境之感。
说到故事,那倒是跟画面语言形成了一定的反差。看完之后,你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去年的《你的名字》,因为都是同样的一个调调,《天气之子》的节奏甚至更加平淡、缓慢而日常。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神隐和找寻的主题依然贯穿始终,故事的模式老套到有一点腻味。
如果新海诚的确希望自己的电影超越上一部的话,我觉得从这个角度讲《天气之子》并不算成功。

三
如果导演想的话,故事好像可以往更大更深的方向拓展,如果人们知道了牺牲女主可以带来好天气,他们会怎么做呢?到时候男女主又该怎么办呢?
当然新海诚的电影是不会处理这种问题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保有清新、优雅、私人化的氛围。
作为世界系的故事,女主角的一举一动都跟世界的生死存亡紧密相连。可是,男女主人公在挣扎过程中所忍受的痛苦和煎熬,仅仅被归于你和我两个人之间。
硬要扯上整个世界作陪,结果并不比在乡下田野中展开的日常系小故事来得更加深刻,“世界”在这部作品里的位置就很微妙而尴尬了。
并不是说他们一定要拯救东京,一定要苦大仇深,而是,当你有这种能力的时候,你的煎熬痛苦,必然包括了是否牺牲自我、是否拯救大众的这样一种沉痛的思考,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都有其重量。但身处事件漩涡中心的男女主之间,考虑得最多的还是“我不能没有你”这种程度上的感情,似乎有点清新得过了头。
女主作为晴女,应该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是核心关键所在。但是她的性格和作为,都没有在故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更像随波逐流,牺牲与不牺牲,好像都是随随便便的事情一样。
一年以前,女主获得了晴女的能力,又在这么缺钱、缺钱到要去不良场所做女招待的程度,难道她没有想到过用晴女的能力来赚钱吗?为什么一定要等男主出现了才这么做呢?
另外,女主说自己热爱晴女的工作,但她心里很清楚这是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的。女主明明知道自己的弟弟非常年幼,不可能离开自己的照顾,却任性去做晴女,让自己消失?作为一个关爱弟弟的姐姐,这一点也不符合女主的人设。
阳菜在做“晴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于是为此牺牲自我。这一选择是悲壮的、具有意义的。但后来帆高不顾一切,冲上云霄去找她,希望她回来,她又一言不发,选择了跟帆高走,是为什么呢?电影始终没有给阳菜的做法一个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和交代。
按理来说,女主这样少年早慧、尝尽生活苦楚的女孩,不应该还是这样一种傻白甜的形象。她一个人带着弟弟辗转,还能住得起一间像模像样的屋子,还能以女主人的姿态熟练地料理家事,说明她的成熟超越了其年龄。当然她还小,对小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但她至少也是一个干练的、聪慧的、坚强的女孩,这样的人,在此种选择面前,难道会没有一点思考,而人云亦云吗?对于未来的生活,她会没有一点想法和计划吗?对于弟弟以后怎么办,她会一点都不考虑吗?男主想要晴天,她就牺牲自己,男主想要她回来,她就回来了,也没说句话?那么她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四
新海诚钟情于“世界系”的故事,由来已久。所谓“世界系”,是日本动漫中的一种题材,一般讲述有超自然能力的女主角,和能够扭转局面的男主角相遇,共同改变世界的故事。在“世界系”的故事中,世界的变化与主人公紧密相连,可能会随着主人公的愿望、情绪而发生剧变。比如,耳熟能详的《凉宫春日的忧郁》《魔法少女小圆》等,都属于世界系动画。
在这部电影里,女主角阳菜的祈祷,能够让阴雨连绵的天气暂时放晴,她牺牲自己可以改变天气,都属于“世界系”的设定。在这样的故事里,主人公的痛苦与挣扎,也就必然与世界的存在与毁灭发生关系。
然而新海诚是少年气的,故事的情节和深层次的内在表达也是少年气的,因为只有少年眼中的世界才有可能是轻飘飘的。在整个故事中,所谓的世界只是你我二人爱情的一个注脚,一个承载物,我们为了自己的爱情改变之,都是可以轻而易举被原谅的,而且这个后果也是隔靴搔痒的。这么轻的世界只有在美好的想象中和少年人的幻想中才会存在。
新海诚说自己想要有点新意,做一个关于任性少年的故事,他们坚持自己,为自己的想法负责,改变世界也在所不惜。这没有任何问题,但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承担后果,电影也不会让他们承担后果,甚至不会告诉我们这样做还有什么后果,不然的话,电影就不美了,不清新了。
单看生活任何一个美好的侧面,它当然是美的,但导演把沉重的那一面藏起来了,他无力展现。
少年气的人或者会喜欢这部电影,但我似乎已经过了这样的时期了。
我欣赏的是,任性,而还能承担这样做的后果,明白这件事的代价,但依然无悔。不过呢,这早已经不是新海诚电影所能表现的内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