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城南旧事》的视听语言

电影《城南旧事》是由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贻弓执导,改编子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城南旧事》,影片通过林英子的童年的三则故事,以此表达对于北京城南往事,对于童年的回忆与思念之情。

影片承袭了林海音的作品风格,以深深的思念,淡淡的哀伤作为影片总基调,以吴贻弓导演本人的原话就是"一张发了黄的明信片",因此视听语言作为服务于电影主题的一种形式,也就与之相匹配。影片节奏缓慢,没有频繁的镜头切换,画面的剪辑也多以淡入淡出为主,极富诗意,具有叙事散文的美感,这一点与另一部电影《小城之春》类似。

既然是淡淡的思念,就少不了对于当时北京城南的再现刻画。本片第一场戏的第一个镜头,就将焦点聚焦在了担水夫压井取水的这一动作,通过拉动绳索来取水,通过小水渠来运水这一系列动作。再现了当时北京的世情生活,极富细节,以及后来的一群犯人被扣押当众游行的镜头,同样也是再现还原了当时北京城南的百姓生活。林海音和吴贻弓作为成年人,却以儿童的视角去回忆童年往事。因此影片中多用仰拍,多用中近景与拉镜头,这一点既符合儿童英子的视角,又体现了英子对于世间万物的好奇心,丰富了人物形象。但回忆毕竟是带有朦胧感的,在英子回望离开的保姆这一主观镜头时,景物具有层次感,色彩亮丽,但同样有一层薄薄的雾,这更加体现了电影的美感,朦胧感,诗意与散文感。

既然是淡淡的哀伤,那么既要有哀伤,又要有淡淡之感,这种程度是极难把握的。在第一场戏中,英子身穿颜色鲜艳的红棉袄。戴了红帽子,这体现了当时英子的天真浪漫与可爱,而在看望病重的父亲这一场戏中,英子身穿蓝色的衣服,一红一蓝,一暖一冷,不同色调的对比更加把哀伤无言的表达了出来。而这种哀伤是淡淡的,正如上文所说的那个离别镜头,颜色还是绚丽的,而不是黑白,这体现了哀伤之"淡"。这并不是当时英子的哀伤很烦,而是时光和回忆冲刷了这一抹哀。

这部20世纪80年代上映的电影,一经上映就收到了无数人的热捧与赞扬,导演吴贻弓从此享誉海内外。电影作为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也许这部"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诗"也同样勾起了人们的那段难忘的童年往事。

(安徽广播电视编导高三学生考试的影评,也就是本人????????,老师给了80/90分,所以想分享给大家,写的不好之处请见谅,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