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想摧毁一切的,是愤怒。」邱礼涛想表达的,在开头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没有半点要隱藏的意思,但这样的表达放在本片这样的故事里,我並不觉得有多么地敏感。事实上,在香港的政治语境下,控诉制度並不一定危险。建制派也控诉制度,甚至可以说更想改变制度的其实是建制派。如今的制度很多都是英国人留下的,对於现政权希望的全面管治而言,掣肘太多了。最近有建制派政党甚至公然提出「变革香港」这样的口號。那么,这部片子如果是在香港风波后才开拍,是不是就凉了半截?真的不见得。
刘德华这个角色的动机,两次转变都动机不足。警队对他確有不公,但也不至於令一个人愤怒到要炸毁一切,只是炸毁警察总部,倒还说得过去,像博士炸教育局,理由就充分很多。正因为主角的动机不足,所谓的控诉制度(且仅仅是警队內部人事安排),这就因此显得牵强很多甚至有点中二。如果非要对照现实,现实中人民愤怒的原因显然要复杂很多。现实的愤怒更多是来自制度的崩溃,而不是制度的不公。
警察的形象在本片中也是相当正面。有朋友认为选了「奸人王」郑子诚来扮演警务处处长,是有所指涉,但问题是这个警务处处长除了对主角的人事安排欠缺人情味和担当之外,其实没什么毛病。恐袭当天,一哥是亲自部署、亲自指挥,还亲自看IFC的建筑图纸,绝对称职了。片中港警也是一个个英勇有为,行动迅速且专业,唯一因「制度不公」而变了恐怖份子头子的,也因为植入记忆而回心转意了(儘管他发现自己其实是被骗),最后还成了悲剧英雄。
戏当然好看,全程几乎毫无尿点,一路高潮到尾,除了CG比较假之外,没什么可以嫌弃的地方。我也相信邱礼涛是有表达慾望的导演,但无需过度吹捧。
好看,但无需过度吹捧,也无需过度解读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从魔童到革命者的样板戏
当年我在戏院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感尚可。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哪吒的设定从原本的「拆骨还父,割肉还母」这一弒父象徵,演绎成父慈子孝的温情戏码,但新哪吒精神里「我命由我不由天」,至少保留了反抗姿態,甚至將「弒父」的对象从家庭中的父权上 ...
记忆是一种持久的抗爭
相片、录像,是记忆的载体,製造这些载体的人本身也是。相片、录像会褪色、磨损,人也会。我想,这就是为何《我生如是继续》(I'm Still Here)的母亲,坚持在拍全家福的时候一定要笑著面对镜头的原因。原是一家支柱的丈夫R ...
到底拍给谁看?
你看,我们ZAD不恐怖也不暴力,我们平时只是耕作、养殖,製作和维修生產工具一一对了,我们閒暇时也会下棋娱乐,也会举办生日派对,和普通人无异。但是,谁要看普通人怎么切割木头、犁田、打铁?而每个镜头的长度少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且镜头 ...
二战战败国的主旋律
女友说去看一部意大利主旋律电影,《明天还有梦》(There's Still Tomorrow)。不久前参与一个podcast节目时,有位朋友正好提到过这部电影。我不知道它讲什么,但知道它大概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於是我说,女 ...
全世界在找方育平
今年已经看了两部方育平的电影,年初《美国心》,年尾《半边人》。《半边人》是早就看过的(事实上去年就在M+放映过,youtube上还有盗版),但不记得是否在某个社运现场看的,剧情已经忘得差不多,且当时尚年轻,也是不太懂欣赏这类电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