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坐的大象

他前两天是这么说的:

满洲里动物园 有一只大象

它他妈整天就坐那

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 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

不知道

然后好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 有人要扔什么吃的过去

它也不理.......


...

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像是一个垃圾桶,里面混杂了这个社会所有的垃圾,阴暗且潮湿。


电影里的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有些镜头被刻意地慢放收顿。


角色在酝酿情绪,观众在思索其旨。


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观影角度,觉漫长而不知疲倦。


...

韦布和黄玲

​席地而坐的大象,一开始听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新奇有趣,可就是这种神秘感能够去吸引你去探索新世界,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你生活的希望,最终支撑你全部的生活。


毕竟,除了那席地而坐的大象,这个黑暗的社会已被我们熟知。


可是,我们就算看到了那席地而坐的大象又能改变什么呢?


“我还能怎么办呢?”


这世界依然压抑得人喘不过气。


胡波或许知道,知道了大象也许会意味着新的开始,但谁又能保证那不会是个更糟糕的环境呢?他不去看了,他选择了离开。


“太高了。”


...

“太高了”

人和人之间的冷漠,天空是阴暗的,人心是黑的。


在这一点上,胡波看得很透彻,他用角色对白来表达他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觉得吧,我的生活就是一堆破烂,每天堆在我跟前,我清一棍,就有新的堆过来。”“我没觉得人什么时候舒服过,你觉得你很舒服吗,你这些表象都是你经营出来的,我就看着你啊,每天都看着你,看你怎么展示你自己,我天天发现你滑雪、潜水、过中产生活,你再好好看看这儿,装什么中产生活?”

...

隧道光影

四个人因环境而卑微,却又因反抗而变得强大。


看电影的时候,我的心一直沉着,片尾的那几声象鸣后黑屏响起了音乐,我的眼泪就落下来了。


这一次我毫不吝惜我的眼泪,积压的情绪得到了一次释放。


是啊,影片中的人物起码还能听到象鸣,我们却还要继续在这人间浑浑噩噩地走。


我们缺少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但同时也缺少纵身而跃的魄力。


既然选择了这样活,就不应当再有埋怨。


...

片尾


远处传来大象的嘶鸣声,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其实,没有哪个选择是绝对的正确。


但我相信,胡波选择了他自己认为最正确的路。


第55届金马奖颁奖典礼现场。《大象席地而坐》获最佳剧情长片和最佳改编剧本奖,胡波母亲上台代领奖时,台下剧组成员泣不成声,背景板上的胡波面露笑容。


...

金马奖颁奖现场


《大象席地而坐》就是胡波要找的席地而坐的大象吧。


《大象席地而坐》根据胡波以笔名胡迁写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小说的最后,我们终于知道了大象席地而坐的原因:

“我跑向那头坐着的大象。身后有人喊着什么根本听不清楚。因为我得看看它为什么要一直坐在那,这件事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一个问题了。

等我贴着它,看到它那条断了的后退,它看上去至少有五吨重,能坐稳就很厉害了。我几乎笑了出来,说实话我很想抱着它哭一场,但它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气真大,然后一脚踩向我的胸口。

那几个动物园的人跑过来的时候,我还能看到他们嘴里骂着什么呢。”


...

寻找大象的路上

“对我而言,这几十年我都在喂自己糖衣炮弹,以为换一个地方,就有新的生活。其实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你站在这里,看着远方,感觉那里一定比这里好,但不要过去。”


在豆瓣,我第一次看到类似这样的影评:

电影拍摄的那座城市离我所住的地方很近,我早就想说了。


电影,真实可贵。


​其实,我们也都离《大象席地而坐》里的世界很近啊。


只有胡波能看到吗?我不信。


—END—



...

电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