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芒果屋子

...

第一集末尾,严嵩提出了“改稻为桑”的办法来缓解国库亏空的难题,并得到嘉靖的同意。那么,到了第二集,顺利的引出了这条线索,情节发展也逐渐从皇宫内院转移到浙江地区,浙江总督胡宗宪、织造局总管太监杨金水等人也相继上线,人物关系和形势发展也愈加错综复杂。

第二集,我想主要分为五个场景来谈谈。

场景一:吕芳教育冯保

...


这一情节,可以堪称经典。

冯保杖毙周云逸,又越级上报皇上下雪之事,吕芳罚他在大雪中长跪。古代太监没有子女,便有相互认亲的习惯,一方面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二是在这冷漠的宫廷之中,也给彼此一些温暖和依靠。冯保便是吕芳认得干儿子。

吕芳教训冯保,说的很在理,他只二十九杖就打死了周云逸,必然得罪了裕王党派,但谁又能说,处死周云逸不是皇上的想法呢?但我们这位嘉靖皇帝,从来不会轻易的发表看法,只等着群臣去揣摩他的心思。总而言之,冯保是得罪了裕王等人。而另一边,他为了抢着往上爬,抢着去报祥瑞,司礼监的众多太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此时,冯保已是进退维谷。

但他的遭遇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低调,不仅是一项美德,更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必然遭受更多的打击;一个野心外露的人,也会面临更多被别人利用和外界针对的时候。闷声发大财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而吕芳这时做了一个决定,他以皇上的名义让冯保到裕王府做刚出生的小世子的大伴。冯保不明白,我起初也不明白,刚得罪了裕王,这不是在往火坑里推吗?但吕芳接下来所说的话,让人豁然开朗。

...

吕芳教给冯保两句话,一句是文官们说的,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一句是武官们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人生本就如履薄冰,吕芳说的这段话,值得深思,小孩才总是莽撞,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更要三思而后行。

吕芳如此良苦用心的安排,是在为冯保铺路,更是为自己铺路。他是要让冯保在裕王府中,从小陪伴皇孙,取得王府上下的信任,待到有一天裕王继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冯保也能说上话,兴许还能保下吕芳一条命。所谓,走一步,看十步,大抵如此。裕王是谁,他终究是嘉靖的亲儿子,是吕芳不能得罪之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吕芳这是在自己的未来计划啊!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胡军和梅婷演的一部电视剧《岁月》,里面年迈的卫生局局长扶持毫无背景的高材生梁致远,一方面是惜才,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做些准备呢?

场景二:倒严党议事

...

这一段很简单,就是裕王、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聚在一起商讨有关“改稻为桑”的事宜。但这段对剧情的发展又很重要,从他们几人之口,观众了解了严嵩父子的狼子野心,从朝廷到浙江都是严党的人,可见严嵩在朝廷势力雄厚,也可推测,改稻为桑这个策略定是严嵩等人早有谋划,想要从中敛财。而最让人忧心的便是浙江的百姓,怕是要从中遭受不少的罪。

同时,我们从倒严派口中第一次得到了胡宗宪的初印象,他是严嵩一手提拔起来的,但他也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可以预测胡宗宪将在改稻为桑的政策实施过程,发挥巨大的作用。

场景三:浙江百姓聚众抵抗

...

张居正所担忧的浙江百姓会遭罪应了验,在改稻为桑的国策一开始施行,就给百姓们带去了灾难。

稻田里的小秧苗还是嫩油油一片,官府的人便带领士兵们骑马践踏,全然不顾周围百姓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纵然是隔着电视屏幕,也体会到了那份哀伤。对当时的百姓而言,那些秧苗就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动力,眼看才插秧不久,就遭到了毁灭,何时,本该在战场上杀敌的士兵们,却成为了老百姓的恶魇。

执行官员马宁远提高了分贝:“改稻为桑乃是国策,你们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好一个国策,国策可施行,但从未说以暴力施行。更可气的是,抓了几个带头的农民,诬陷他们是倭寇扰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是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单丛这一层面,反映当时的风气并不好,位高权重者都不管百姓的死活,更何况下面一众人。

还好戚继光来了,一人一鞭,教训了踏苗官兵,并不顾阻拦,带有了所有士兵。

在每个朝代大抵如此,有不顾百姓生死存亡的恶官,也有体恤百姓疾苦的好官。他们共同的存在推动着朝代的更替。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和珅与纪晓岚,皇上都需要他们,只是所做的事不同罢了,云在青天水在瓶。

场景四:改稻为桑施行困难

...

戚继光带走了所有士兵后,马宁远只得到总督府找部堂大人胡宗宪做主。

江南织造局总管太监杨金水适才接下一个大订单,西洋商人要下五十万匹丝绸,而改稻为桑却遭阻拦,众人为国策的施行忧心忡忡,纷纷叫苦,更是要揪出命令戚继光把兵带走的人。

接下来,让我对胡宗宪充满了期待,他说的一席话让我相信,虽然他是严嵩一手提拔的,但他是个有良心的人。

“以官府的名义向米行上的米市,借贷一百万石粮食,只能借很少,都说缺粮。从外省调的粮,一粒也不愿多给。改稻田为桑田,是国策,必须改,可桑苗今年只能养两秋蚕,嫩叶产的丝换不回口粮,官府不借贷粮食,只叫稻农把稻田改了,秋后便没有饭吃,就要出反民。”

无田则失民,失民则危国。那些贪官没有想到,但胡宗宪想到了,只有心系百姓之人才可想到这一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场景五:严嵩父子对话

...

大概是因为倪大红饰演了《都挺好》里的苏大强,所以,就算他扮演的是大奸大恶的严嵩,我也觉得他萌萌哒!配上我们的高育良书记,我是怎么也对这对父子讨厌不起来呢!

严嵩父子对于胡宗宪上报的奏折,也感到棘手。严世蕃坚持说是胡宗宪意识到裕王日后入内,想要讨裕王的好。但严嵩告诫他,胡宗宪绝不是那样的人,论人论事,都要舍身处地的去想。

我不仅加深了对胡宗宪的好感,也佩服严嵩的识人之处。胡宗宪是严嵩一手提拔的,但他并非愚昧媚上之人,他识大体,有格局。可见,真正的有才有格局之人,无论是哪个阵营都需要的。

严嵩最后决定,让人在皇上去裕王府看皇孙时,当着大家的面,将奏折呈给皇上。当着裕王,皇上无论给什么旨意,对严党都没有隐患;裕王要是有其他念头,当时没说,往后便也不敢说了。

严嵩很狡猾,但他作为当朝首辅,即便知道改稻为桑对浙江老百姓没有好处,但为了从中敛财,竟然也愿意执行下去。只能说他,徳不配位!

请等待第三集。

第一集观后感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e9c5d049b0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