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忘

原创/王大行

01

我是一个人去看的电影,因为错开了高峰期,当时和我一起坐在电影院看同场电影的只有几个人,我很少看战争题材,但是《八佰》对于我的吸引已经远远的多于他本身的题材。

写这篇文章前,我特意去看了一下有关《八佰》的评论,我发现许多营销号都是充满了恶意敌对,他们把这部片子点评的一无是处。我本人历史不算好,不会加杂太多的历史情怀,更多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看完八佰,朋友就问我故事情节,我发现我居然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内心却像有块石头压的慌,影片结束的半个小时内我还是没有走出影片情节,反而流下了眼泪,哭的很崩溃。

朋友说,那总认识几个人吧?小湖北!我脑子里除了一个小湖北还真记不住几个人。所以下文除了小湖北,人物名字都是我后期百度来的。

02

《八佰》是根据真实的史实改编的,故事的背景发生在1937年的淞沪会战末期,主要讲述了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与租界一河之隔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造就了一场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的故事。

一桥之隔,一边歌舞生平一边生死搏斗,紧张的情节不容得你有一丝丝同情,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有如下几个:第一个是士兵们绑上炸药做人肉炸弹的情节,他们每一个跳下战场的士兵都大声的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和住址,其中有个士兵说了一句孩儿不孝,也许这就是军人,对于家人他们是愧疚,但身入战场他就必须如同一个武器与时间争分夺秒,他们死得其所,荣誉而归。

满目疮痍的战场对比桥对面的歌舞生平,一群群看众把围栏挤满,他们看着对面的炮火硝烟,关注的永远不是和死神战斗的勇士们,反而更加在意的是这场灾难的输赢。输赢赌注,看客心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情,他们更在意的是结果,或者说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安危,又或者说在看客自己安居的情况下,这些拼命救国的人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戏子。

第二个情节是升国旗的情节,明知国旗一升,棺材半进!可是大家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去升上国旗,国旗象征着国家,也象征着荣誉,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这里的情节非常紧张,从开始升旗那一刻就开始了,日本军机飞过,死伤严重,先是一惧惧颤抖的尸体硬撑着国旗立起,后国旗跌落。欧豪饰演的端午,为了跌落的国旗再度飘扬,他一改当初的软弱,勇敢的与日军的飞机开展一场几乎不可能赢的战斗,结果战争赢了,端午也没了。

第三个情节是在结尾,苦苦坚持四天,却被告知无国援助的消息,之前流血牺牲的坚持瞬间化为乌有,他们被迫撤离去对面的租届,撤离需要过桥,但在过桥上的那一刻被日军扫杀,残酷而无情的远程射击。

桥上一个个被打倒下的士兵如同倒下的国家,像案板上的猪肉任人切割。八百人救不了中国,只有四万万同胞团结一致才可以救回我们的国家!

说到这里,不得不还提一个人物,剧中的小湖北,13岁,从影片开始到结束,他虽处战争之中,却是团队中集关爱于一生的成长,他本可以按照要求,好好活下去,但是他自己深知自己爱国的热情以及自己男子汉的血气,甘愿为大家做掩护,最后也死于枪下,他年龄虽小,但他更懂得生存的意义。

《八佰》这部影片里面塑造了很多人物,因为许多没有历史支撑,被看客们吐槽,甚至有人在评论区写出觉得八佰好看的一看就是没有文化的人!但是,我想说,所谓的历史支撑的人物只是已经记录下来的,像中国抗日,成千上万的英雄可能是没有被记录的,电影情节中的人物都是一部分群体的代表,不必于过渡纠结某个人在历史长河中是否真的有被记录。

演员白恩所饰演的“杨德余”, 唐艺昕在《八佰》饰演的杨惠敏,杜淳饰演角色谢晋元,姚晨饰演的何香凝,郑凯饰演的陈树森等等人物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他们代表的都是一个群体,我们可以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这些群体为国为民值得被记录值得被歌颂!

03

“为了终有一日那面旗帜插在富士山上,真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这是剧中一位逝去战士写的家书中的内容,现实是残酷的,很多战士到死也没有看到大中华今天的样子,或者说好转的样子。但是我时刻感觉他们还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留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是土壤以及一切的花草树木。

如今中国日益强大,日本也不敢有了在太岁爷上动土的心思,一个个战士,一个个中国人他们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我们甚至在用行动说明,战士们过去拼命保护的东西,如今我们同样在好好呵护。

抗日战争那一段历史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历史,看完电影之后,拥有更多的就是向先辈先烈们致敬,而吾辈当需自强。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愿革命精神将以尘土的形式继续传播下去,影响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爱国意识的觉醒过程。勿忘国耻,勿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