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没有错误的时候,错误就会找上你-

...

2018年5月14日,本是一个很好的日子,人们可以悠然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可是,正好是这一天,在我们头顶,在那青藏高原的天空,有着那么一架飞机正在死里逃生。

川航3U8633航班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机组人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后来很多公司都在争抢这一飞机失事的题材做电影,最终,刘伟强导演在一个拥有专业团队的合作下,用时不到一年的《中国机长》上映了。

...

《中国机长》的策划到拍摄完成真的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期间需要剧本打磨、飞机建模、搭景……

乍一想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正如川航3U8633的飞行,计算机运算了好多遍得到的结果都是渺茫的生存概率,可是事实证明,这些“不可能”都成了“可能”。

这是什么?

你要说这是奇迹,我会说我不信。

因为我认为这是“专业”。

川航3U8633事件中,机长刘传健曾是一名轰炸机飞行员。

我相信他在空军学校学习的11 年中,接受过无数次的应急训练。

但像这一次,这种想想都恐怖的事情——挡风玻璃碎掉、自动驾驶失灵、仪表盘被吹翻、副驾驶命悬一线的超复杂情况,他也是第一次经历,而我们作为平常人,更是第一次见识了这样的奇迹和专业。

飞机失事开始的时候,刘传建没有惊慌失措,他冷静下来一直告诉自己:要稳住飞机,因为飞机上有着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的生命。

...

电影《中国机长》中,开场讲述了主角刘传建亲吻了女儿额头,并亲昵地说:“等我回来陪你过生日。”

然而,灾难,往往会打你个措手不及,飞机在飞到青藏高原的时候出事了,那时候刘传建女儿的画面一帧帧的在他脑海里回放,紧接着是那119名乘客的容貌,再然后是那9名机组成员的模样……

生命既是渴望,也是希望。

最后飞机成功降落成都机场。

...

在《中国机长》幕后记录中,有一段话让我很动容:

有人问机长刘传健:“机长制服上的四道杠,代表的是什么?”

刘传健的回答是:“前三道,指的是知识、技术、专业。

最后一道杠,是机长比别人多出来的。”

他说:“这道杠,代表的是责任。”

业余是把别人吃饭的本事当做模仿,专业则是把吃饭的本事当做责任,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差距。

看到一句话:

也许,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看不出来业余和专业的本质差别。

但是一旦发生了紧急情况,业余的会害怕,专业的不敢慌。

...

电影里还刻画了很多人物,就比如说那个不能说话的女孩。

男生在危难时刻终于鼓起勇气向女生告白:“我……我喜欢你。”

女生没有说话,只是在慌乱中不停地比比划划,然而字幕却显示出:我是哑巴,不能说话。

男生并没有很惊讶,只是接着说:“那我也一直喜欢你。”

...

客机上还有一对中年夫妻,讲着一腔的四川话,在面对灾难时,男人向妻子坦白:“杨老二,我这次去西藏,其实是给修路工人做饭,是在工地上,不是在饭店里。”

他妻子含着眼泪说:“我早就晓得了,我吃你20年的饭,你做的那么难吃,咋可能让你当厨师嘛。”

男子一再说着:“对不起哦。”

他妻子一手抓住他的手,“你不要再说了,戴起(氧气罩)。”

对白简洁却着实感人。

原来爱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与你不离不弃,是那一句简单而没有多余思考的“我喜欢你”;

原来爱是在最危险时候的一句坦白,一句诚恳的“对不起”和对方的原谅。

...

奇迹其实是一种专业,而危险则是另一种爱。

电影中飞机失事,一位男子因为情绪失控,直接解开了安全带直奔飞机驾驶室,他愚蠢地以为,跑去质问机长,就能还大家一个真相,飞机就能安然无恙,平稳落地;

殊不知驾驶舱中的情况是多么险峻,如果机长室的门一打开,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那一刻我的感触是:我们凭什么去质疑人家的专业性?

世界上的很多人,总以为自己很牛很厉害,甚至不把人家凭本事吃饭的行业当做“专业”。

这样真的好吗?或许在别人眼里,你连小学生都不如。

银行里的点钞员,你给他一个数目,他随手一沓钞票也能把你点得分毫不差;街上擦鞋的,你把脚往人家垫板上一抬,人家闭着眼睛也可以把你擦得闪闪发亮;天安门升国旗的旗手,人家凭借肌肉记忆也能把国旗升到指定高度。

你有什么资格去质疑人家的专业?

 “如果你要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那么你就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这世上没有一种光环是可以随随便便取代的,没有经历磨难,就永远不会知道头顶的皇冠有多耀人。

虽然中途吃的苦和亏,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知道。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你努力追到了梦想,花时间去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这不就是很好的故事结局吗?

《星游记》里有一句话:“相信奇迹的人,本就和奇迹一样了不起。”

愿你也能成为自己的“奇迹”,原你也能追到自己想要的。

晚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