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看《海上钢琴师》了。记得第一次是在好多年前看的,当时不够专注,没产生什么触动;后来是听高晓松的节目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震撼的神剧,带着期待看了后果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1900的一生感到哀叹,但也敬佩他对内心执着的坚守精神;这一次是在电影院看的,首映二十多年后是在国内播放,我怎能错过这个机会。

      这一次看的时候,我比上次平静许多;竟然内心不那么难过,我开始理解了1900不下船的理由:陆地的世界没有尽头,陆地的琴键是无限的,是属于上帝的,而他只愿意在有限的琴键里弹无限的曲子直到离开看得到的未来世界……

    1900不是懦弱的,他敢于挑战船上已有的规则,从一个被锅炉工收养的弃婴到一个能征服所有人的天才钢琴家,是他的勇敢和强大的创造力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面对所谓"创造爵士音乐"钢琴家的挑衅;他毫不胆怯的给与回击,最后让挑衅者心服口服,由此他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爱情激发他另一种创作的灵感,一首委婉悠扬的曲子让人听了无不动容,仿佛能在其中的音符和旋律中捕捉到他内心那热爱着,彷徨着,失望着的,又一切无所谓的精神世界。不下船的他,最终失去了人生唯一的爱情。

    当然,我一直觉得影片最温暖的地方是他有一个和他心心相息的好朋友麦克斯。麦克斯同样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小号手,以为同样的出色他们有幸成为同事为船客演奏曲子。但麦克斯终究归于了陆地的生活,去探知无尽的世界,他离开弗吉尼号后放弃了吹小号几年,后来影片又交代说他重新开始吹了,说明对于麦克斯而言,音乐也是他一生无法割舍的情怀。

    当然,最让我触动的是他最后的那段独白,我终于明白了他不下船的原因。不是因为我又看了一遍才懂,而是当时过境迁,一切繁华落幕之后,必是无尽的感慨,我们都在陆地上弹奏着我们自己的琴键,谱写着我们自己的乐曲,我们努力地弹着,可依然没有弹到最好。所以,1900,他在属于他自己的大船上,弹着属于他自己的钢琴,创造出了属于他独一无二的最动听的音乐,这就是他的成功,他的魅力,他更有远见的地方。

    没有谁可以恣意评价谁的一生,除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