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的一部电影,聊聊我的个人体验。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给出的信息很多很杂,看一会儿之后去可以慢慢找到焦点——一些重复性的元素像线索般连起了电影,塑造了梦幻般的氛围:蝉鸣、树、水流、风吹树叶声、寺庙钟声、建筑。其中“建筑”(古城、纸扎建筑、土房)作为一种连接元素,沟通着阴间和阳间,连接着现实和梦境、历史与当下。

电影讲述故事的方式是大量的口头语言,这也是过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俗语、传说、故事、消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开来,人们的讲述生动形象,趣味横生,民俗文化也顺着语言流淌。电影里面有很多很有趣的俗语,比如“吃香的喝辣的”就令人印象深刻。总之,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人与人作为信息媒介联系紧密,即便各有各的家事,但仍常常相聚,“无枣不成席”。

/谁睡着,谁醒着,这是谁的梦,谁在谁的梦里,谁的梦通向谁的谁的梦。/
梦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所谓“中式梦核”。我对于影片名“米点云山”的理解也基于梦。影片的中文名和英文名都很有趣。从中文名“米点云山”来说,电影像米氏画派的山水作品一样新奇独特。而英文名具体我记不清了,但包含了“half”和“heaven”,我将其理解为“醉醒交错”。一醉不醒和死亡是heaven、是解脱,而半梦半醒则是人生。我们醒来,和现实的人链接,我们睡着,和逝去的人重逢。就像电影里的那句话——“人生不过是把名字写在酒里”。

影片中,一醉不醒的父亲在男主的梦中醒来,跟男主说:梦是最好的房子。这大概就是男主潜意识里父亲一直不愿意醒来的原因,也是村民在谈起他时表现出一丝羡慕的原因。但终究,大家即便羡慕他可以在沉溺于美好的梦中,却还是无人愿意和他一起一醉不醒。人终究不是孤岛,即便拥有华丽无比的房屋,我们也需要走出去,去对话,去和这个世界建立连接。当然,我们也永远无法离开梦,现实的一地鸡毛需要一个地方去逃离,所以我们需要酒,需要诗,需要电影。

但我们看到诗和电影在消亡,这是一个缺少梦和情的时代。民俗学研究者施爱东老师在一场播客中提到了今日“对话”的稀缺。我们的物质越来越丰盛,可为什么我们的幸福感提升却如此有限。今天多数人要么信仰拜物教,以绝对的现实主义面对生活,将梦视为荒废时光,在自我世界里焦虑内耗;要么彻底沉溺于幻境,沉溺于社交媒体构建起的巨大拟像世界中,寻求不建立于理解之上的虚拟链接,期望着未来将自己的灵魂置于元宇宙中。这部在2025年上映的怀旧风电影何尝不是一种对有梦的、有情的时代的一种怀念。我们怀念胶片、怀念黑白电视机与收音机、怀念自然与村庄、怀念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我们永远无法做一场可以一睡不醒的梦,但每一场短暂的梦境都是美好的体验。

我们来到西宁,在放映结束鼓掌,因为我们由衷感谢造梦者们为我们带来的美好梦境。灯光关闭,我们用尽浑身解数去感受、去享受这场梦境,灯光亮起,我们将继续奔向现实,不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