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叹为观止
他让一切迷影影像和元电影黯然失色
影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开篇”— 一个小孩在通过视觉看火车的到来,一个小孩通过振动发声来听火车的到来,揭示了电影是光、声的艺术;然后观众落座、电影开幕,在标准的欢快配乐中电影开始……
二.“火车&马”— 1.火车与马的运动交替播放,马匹与火车是电影历史上最能体现“运动性”的两个时代产物,这里同时致敬了1870艾德沃德用摄像机连续捕捉赛马的运动图像,道明了电影中“动”的原理;2.骑马冲刺的人们被投影到列车上,马是权利与自由的象征,列车则是电影本身。这里我理解的是电影是导演的权利载体,完全服从导演的想法,一些马摔掉了骑手,奔向自由,则探讨了导演生产的影像能否独立于导演的意识。最后,马跳到了列车上进入山洞……
二分半:工人加煤,幕后制作(好像是在按一排什么东西?)与列车行进叠化,火车加速,电影成型。
三.“轨道&胶片” 这里则解释了上文火车与电影的关系。轨道的运动与胶片的运动同速,令人惊艳!工人继续加煤,火车再加速,胶片再加速!然后画面破碎分崩离析(但画面一直都在不是吗)与工人们搭建铁轨(解构与建构?)
四.“火车&面孔”— 面孔可参考导演的早期作品“外部空间”,之前我们探讨了电影的产生与物质性,现在“面孔”作为一种典型的符号生成,映射到火车上,我们开始探讨电影是内容表达的载体,他通过构建一个个意象、符号来传情达意(文本性)
五.“实验的电影&商业的电影与电影工业的发展”先是借由频闪的行进火车(让人想到《Arnulf Rainer》)去蒙太奇了一些早期影像
然后电影继续发展 画幅的变换、数字技术拼接成对称的两幅火车动图 然后展示了一个火车特技场面
六.“结尾”-列车驶过,两小孩走上铁轨,看向列车驶离的方向(我本来以为到此影响结束,结果导演又玩了一个结构,在缅怀Kurt Kren、结尾字幕后又来了一个“尾巴”)火车拐弯,开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