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抓娃娃了,有种《楚门的世界》的感觉。

只不过那个营造的虚拟世界,因为它是个喜剧✌︎,所以抓娃娃表现的就不那么的真实,把伪造的世界变成了包袱,抖活逗笑。

一个是资本世界把人作为商品,一个嵌套的则是中国传统下的一种教育方式。

但网络上讨论的最多的是,马继业这个主角作为一个足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天才学生,这么多年来尽管是在一种虚假的环境教育下,但他最后选择了冲破,跑向了自由,最后他为了寻求梦想去考了体校。一个只是因为孩时的天赋,未尝的梦想而是放弃了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更为稳定和光明的未来。

网络上的人称之为中式教育的闭环。哪怕是我们这些局外的人在这种回环之下,依然继续着学习改变命运,世俗的成功给人幸福的话语。

但是为什么楚门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感情。在最后的对峙中,他放弃了真人秀主角稳定的生活,仿佛奔向了自由,其实在那个庞大的资本社会,他只是降级成了更为低等的商品。他的未来也会充满更多的磨折。

这是因为两部电影所强调的主题不同。

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个在欺骗和束缚走向自由的故事。但抓娃娃更多的都是强调欺骗,他的所有包袱都在这个欺骗上。

再加上主角作为一个高考学生,他最终的选择是没有经受真正苦难,而凭借着梦想去奔跑。他的这一种战胜和突破,在现实两个字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而电影就止步于此,在现实两个字的面前竖起了白旗。这是在一种升华的过程中和现实起到了强烈的反冲。

楚门更多强调的是一种人的突破,他在寻求自由的道路上付出了更多,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成家立业。在他的面前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活,更加真实的世界。马继业所生活的世界,因为本身喜剧的原因,在设定上他本身也对这个世界早早起了疑心。他只是一个集团老总的爸爸在给他设置一个小圈子而已,把它圈在一种苦难教育的格局下,这种少年的叛逆和自由追求很轻易的就会推动他做出选择。

而楚门更多强调的是他的突破,而非是这个世界的欺骗那种虚妄。楚门作为一个真人秀的主角,从来没有任何的隐私,甚至最后他要被迫的公开自己的性生活,只是他无从知道。

当他发现生活是虚妄的时候,作为一个商品在资本世界的漩涡里,他能明白那种苦难。也真正的跟苦难具象化的一切未知力量战斗,他先是戳破了世界的虚妄,放弃了平稳的生活,我已经感受到那种世界在摁着他的头,无边的力把他死死摁在地上,但他依旧突破着现实和心理的双重禁锢。战胜了水的恐惧,战胜了狂风暴雨,而拥抱了真正的自由。最后他还要面临糖衣炮弹的诱惑,能够保留他在谈判桌的最后一丝价值。是真正在跟这些苦难和现实做着斗争。

而并非是一种书生意气,少年纵马。

马继业天生站在的就是世界的高端,他可以去追求梦想,当然。他的最终定位也并非是一个符合大众的东西。像楚门一直扮演的是一个正常的学生,过着正常的生活,最后变成了一个到处推销的保险员。

因为《楚门的世界》更现实,更对人有诱惑力。同时现实的惩罚又是那么的强大,他的力量又是那么的无边。他真正反映了现实的那种无奈,但楚门长出了翅膀,哪怕只是自己内心。他并不是马继业那种风筝,只是一种童年的快乐。

但是作为一部喜剧电影能够把一种中式教育的那种情感捆绑,苦难教育拍出来也是不错的。只能说他跟《楚门的世界》这种真正铭刻现实的电影有着很大的区别。

世俗的成功才能给人带以现实的自由,脱离这种现实的自由,去奔赴一种心灵的无边,这才是真正伟大的东西,值得追求的东西,当楚门对苦难全程接受的那一刻,他才真正自由了。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那种重大抉择,绝对不是奔赴童真童趣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