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趋势或者说是现象:无论是新手青年导演还是经验丰富的老牌导演中有不少都想要追求风格化,意象化的风格电影。
追求风格化本身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是当故事质量跟不上的时候就很有问题了,一切都会变得很虚,毫无说服力。追求摄影,美术,音效,特效,音乐等等,这些本来可以作为锦上添花的利好因素。但是,把这些作为最重要的追求的时候,那就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故事打磨到更好,反复的推敲,比其他一切都更重要。应当放在首位。尤其是犯罪悬疑类电影。
另一种说法表示电影不必非要讲述一个好的故事,也可以解释一个名词或反应一种现象,问题是故事和人物作为最好的方式去做到这些,尚且都没有做好,谈何其他。
这种现象下有很多例子,不用回望很久,上个月的《热带往事》,上上个月的《秘密访客》,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就放在眼前。摄影美术音乐剪辑等等全都很重要,都想要做到更好,甚至要最具有风格化作者化,可问题也出在这里。《智齿》同样如此。
黑白影像,香港雨夜,底层边缘,人性救赎,女性力量,不知明的母亲情结,因素聚集得很齐全,很有吸引力,都是讲故事的好帮手。可是,萎了。电影中段以后,人物动机,故事走向越来越搂不住,干脆甩给最方便,最简单,谁用了都说好的——亲情问题来做解释。剧本俗套,桥段陈旧,人物设定无聊。当李淳带着手枪面对毒贩走私犯用刀具砍杀他人而企图拉架的时候;当作为警察的林家栋对刘雅瑟拳打脚踢甚至要其命的时候;当林家栋默不作声一瘸一拐着翻找垃圾箱的时候,人物结局就和电影一样。(Tips:我们找人的时候一般用嘴来呼喊人)。
关于电影意象。意象的使用往往具有美学性,象征性,和表情达意的有力武器,某些还能成为点睛之笔。这种隐性的符号和元素一般来说是为主题服务,主题从何而来,从故事中来,从逻辑顺畅,令人信服的故事中来,一切又都回到重点。
智齿的治愈之路,丢枪的荒唐之事,打斗的不死之身,不想多言。人性的救赎之心,罪恶的肮脏之城,佛像的善恶之间,多么美好又遗憾的世界。疼痛不能让人清醒,忍受不能摆脱困境,走出荫蔽,敲掉智齿,人得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