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评可能较为主观,不喜勿喷。
本片讽刺了很多中式教育的现实问题,诸如学校为应对素质教育检查开设美术课,文化课教师为成绩不惜牺牲学渣的特长理想,使得本片颇有几分现实主义色彩。
同时本片的真实还不仅仅体现在上述方面:本片的美术老师之所以能盛气凌人,是因为他背后关系深厚;那些大谈空虚理想的学渣们,最终长大后其所谓“理想”近乎破碎,并未完全实现。这是本片一个做得十分好的地方,没有像其他儿童片一样理想主义的空虚叙事。
但所有这些讽刺现实均建立在一个老套的剧情模式下,并选择像国内大部分主流院线电影一样以“小品喜剧”来进行叙事。国内小品喜剧的通病的是什么?开头多用搞笑段子,中间狂推主线,结尾却两度大转折强行煽情。这种剧情模式在国内遍地开花,观众积极性却逐步递减,审美疲劳了。结尾时间又短,还要硬塞两度大转折深化主题,自然观众就能隐约感受到一种割裂感,就好像前面你还在品尝蛋糕,然后有个人突然把你的蛋糕推掉硬生生拿着根黄瓜强塞进你嘴里,你的感受是什么?就是这种割裂感。
知乎上有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对:
不要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喜剧的内核就是喜剧,不要试图通过「写一个悲剧换张皮」去走通往喜剧内核的捷径,或者去搞一个金凯瑞、卓别林那样的「经典」,因为你只会走到春晚小品上面去。悟性好的话可以花大量时间改出一齣陈佩斯那样的小品,悟性不好你就会搞出这种强行煽情的剧本。
讽刺的就是国内喜剧这种烂俗的剧情模式。国内喜剧之所以无法完全好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套剧情模式。本片原本是讽刺现实走向悲观的一部电影,硬生生要走“小品喜剧”这条路线,而且是春晚小品那种插满段子的喜剧,不过把这种春晚小品拉长拉长再拉长,挺无聊的。
所以本片题材虽然很真实到位,但硬要选择小品喜剧这种俗套剧情模式,我觉得挺可惜的。如果你喜欢这种叙事,那如果整个院线都是这种叙事的电影,你何尝不会感到审美疲劳呢?标题类似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之所以口碑好,是因为它不是春晚小品,脱离了小品式的叙事,自然能让观众共鸣。而本片只能说是小品喜剧叙事下的又一个模板化制品。
只能希望国内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少吧
真实的题材,小品式的俗套剧情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部毫无创意的古偶闹剧
一星给情怀,另一星给在电影院吃的爆米花。不说别的,不说他的建模打斗场面,只说基本的人设剧情方面。前半部分一股子供向动画片夹杂古装偶像剧的味道,基本只要看一眼就知道谁是正派谁是反派,个性异常鲜明。高冷男主(INTJ)与活泼女主(EN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