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司法有关的剧总是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两个立场,相信恶有恶报,相信正义的行为会得到昭雪,真相会大白于天下,可却忘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第三方:

社会舆论的力量

而编剧也就正抓住了这一点,涉及法理却又高于法理,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第一案:628校园图书馆杀人案

剧中极力地展现由于段鸿山一个看似谬误的判决毁了李沐风的一生。

法官注视下,出于人言纷扰或是另有所图的梅筝对周林和张源的事只口不提,不经考证的江婷在张源的教唆下信口开河,没有人站在李沐风这边,没有人知道真相……

有些观众对此感到愤恨,我又何尝不是?

可是段鸿山没有上帝天眼,他在李沐风的检察官理想和社会影响中选择了后者……

就算李沐风是正当防卫,

也不能,教会涉世未深的孩子,遇到侵害就靠杀人解决问题。

镣铐下段鸿山出奇的从容和坚定

当十四年旧案重申,段鸿山已手带镣铐,自己也面临在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甚至是谋杀的抉择时,他给出的答案,和十四年前一样:

不能为了我的自由而让公众知道,遇到伤害就通过杀人解决。

...
李沐风对段鸿山的理解和释怀

第二案:夫妻室内刀杀案
此案初看是江婷正当防卫杀害张源
人言也自是站在江婷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这边

后来当层层迷雾揭开,好像是两个施暴者开始以以暴制暴的方式对待彼此,何其讽刺和悲凉啊!

施暴者的思想黑暗

而比起张源表面性格乖张实则施暴给他人外,江婷的背后可能还有更深层的故事……施暴者得到了应有的反噬,这算是好的结局吧……

但此案还未有定论,我尚不能完整判断,后续会补充

第三案:检察官渔港杀害患癌老人案

由于前期导演拍摄的内容,我们足可见段鸿山多半是选择了正当防卫的手段,但之后的处理却让人触目惊心:

当检察官被认定为嫌疑犯,这无疑是挑战了法理的底线

若判段鸿山无罪,那么大家会说定是司法机关官官相护,法律不值得信任;

若判段鸿山有罪,那么他所处理的四百来起案子皆会收到质疑,法律又会被审判和怀疑;

而这都交在了方灵渊的身上,我迫切想看到,剧方后期的处理!

当段鸿山在方灵渊的对峙中坦言:

若我不是检察官,是不是已经被释放了……

当时的方灵渊,应该比任何人都想让段鸿山知道,求他再相信这冰冷的法条一次吧

正因为我是检察官,所以你们不能放了我,因为他们会说,你们司法机关官官相护!……如此精明的他,深陷于牢狱之中,从最初的理智到现下的崩溃,定是做好了被判为谋杀的准备了吧:

...
雷爽对段鸿山的哭诉

其中编剧对于过去和未来的解释我觉得很有意思:
段鸿山的判决,决定了李沐风的过去,更否定了他的未来
方灵渊的判决,决定了段鸿山的过去,过去四百起案子的过去,更决定了段鸿山和司法机关的未来。

所以剧方抓住这一点,不停地反扣,在十四年前的李沐风和十四年后的段鸿山带上镣铐和接受审讯的镜头来回切换

又让段鸿山觉得,现在的方灵渊和十四年前的他如此相似……

他深刻体会到当年李沐风的委屈和无力,明白当年自己认准法理的决绝,却也不改变自己的判定,让我实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