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封神2,觉得整体还不错,比之前看过的几个评论所描述的要好得多,特效并不弱于第一部,剧情冲突其实还更激烈了,本应该也有7.2分左右的评分,但如今却只有6.0,估计就连导演自己都还没想明白为啥分会这么低,而之前看的几个最热影评中所说的原因,其实也都没说到点子儿上。

下面,笔者说下这个片子的几处真正的不足:

1.丑化了闻仲

笔者对这两部封神最欣赏的,就是妲己不再是奉女娲之命才来蛊惑纣王,而是一个对纣王有报恩之心、有男女之情的妖狐,它对纣王的牺牲付出和情感都令人感动。比起封神榜原著里的那个工具人,这个活生生的形象要强得太多。

然而,这个改编的亮点,被第二部里对闻仲形象的魔改中和殆尽。

大家对封神榜都很熟悉,里面的太师闻仲,虽然愚忠于大商(这是可以理解地),却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他多年领兵在外征伐,为国奉献半生,为人又端方自守,深得麾下将士爱戴,正是那种让人佩服、有好感的统帅形象。

可到了封神2里,闻太师却成了一个人渣。他与邓婵玉对话时,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如同一个地痞;在姬发投降后,仍然要屠尽西岐,显得毫无人性;等到邓婵玉拿回封神榜后,他又当场毁诺,不肯停战,如同一个毫无诚信的赖皮。总而言之,又坏又猥琐,咋能这样黑老闻呦。

2.丑化了截教

在《封神演义》里,截教虽然是失败者,但大多数读者却对其报以同情、赞赏的态度。原因有三:

其一,截教从通天教主,到赵公明、三霄等弟子,多是性情中人,行事磊落;收徒弟也是有教无类,不像阐教那么狭隘,因此让人不自觉地欣赏;反观阐教,尽是一群虚伪之徒,明明是想要打压截教,却还假惺惺地说啥按天意行事,只诛杀封神榜上之人,可榜上却大多是截教中人。

其二,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不是通天教主的对手,就不要脸地二打一,欺负这个小师弟,这让很多读者都看不过眼。

其三,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还经常以大欺小,亲自动手灭杀三宵之类的截教二代弟子,简直不知廉耻,看书时就非常反感。

特别是这些被打着“上榜者就是天意决定该死”旗号灭杀的截教弟子们,大多也确实并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只不过是在定封神榜名单时,被大佬们拍脑门放上去,也并未考虑人品好坏,全看利益交换和个人心意,期间蕴涵着巨大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因此在读者心中,这些修道有成的截教仙人们,其实形象并不差,在心底也并不将其视为反派,甚至会欣赏、喜欢这些角色,对于这些无辜的人莫名其妙被耍阴谋弄到榜上,再被阐教杀死反倒心怀不满,报以同情。

然而到了封神2里,导演却对截教大肆丑化。元始天尊和十二金仙就个个仙风道骨、悲悯慈和,通天教主却又丑又猥琐,长和伏地魔一样,让人难以直视。而在原著里一身仙气,为人善良谦和的三霄,也和女巫一样,骑个东西在天上乱飞,还不停磔磔怪笑,这黑的也太过分了吧。

3.刻板的正邪分界

对原著进行改编不是不可以,像把妲己从工具人改编成有情感的人就挺好。可在封神2中,导演却强行给阐教、截教,以及商、周赋予了过于鲜明的正邪特征,这点未免令人反感。

在数十年前,国内的作品大多走这种正、邪两极分化的路子,正方高大全,周身没有一个缺点;反派从形象、人品到能力全是垃圾,平生一件人事儿不干。这些与生活常识不符的设定导致人塑刻板僵硬,且严重失真。在近些年的作品中,这种极端的人设开始渐渐消失,人塑开始贴近真实,争斗的两方也往往是因为立场而发生冲突,并无绝对的对错,那种强行把人分成正邪两派的傻比设定已几不可见。

而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封神2的导演居然倒退历史,把过去的糟粕沉渣又翻起来,奉为圭臬。如此倒行逆施,又岂能不让大家反感呢?

比如申公豹,好歹也是个仙人,却被拍成了一个神经病,长得丑也就算了,还每天神经兮兮地;而阐教的杨戬就白净帅气,救死扶伤、哪吒也是清爽可爱的孩童。

其实哪怕是在封神原著中,正邪之分都并不明显。比如女娲就因为纣王看了她的画像后,吟了几句赞赏的诗,就怀恨在心。你说你心眼小报复纣王也就罢了,却让狐妖蛊惑纣王,害死那么多无辜百姓和忠臣,更导致国家动荡,天下由治转乱,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让全天下的无辜百姓为自己的小心眼和任性买单,一看就是个贱货,并不具备啥正义性。导演乌尔善的思维,简直比几百年前的古人还要刻板呆滞了。

4.没有拍出大家期望看到的东西

观众大多都是看过封神演义小说或者电视剧的人,谁都明白,在这场战争中,俗世的士兵和将领,并非决定性的力量,阐教和截教的仙人斗法,才是胜负的关键。而大家所期望看到的,也是两教仙人各逞神通,上演一场精彩纷呈的仙人大战,可导演呈现出来的,却并非如此。

个中原因,又可分为愚蠢迂腐和客观难度两则。

迂腐愚蠢之处在于,导演拘泥于“主人公”、“主演”这样的概念,认为第一部里姬发是正方主演,第二部里就硬要让他继续当主演,这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在小说里,姬发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子王孙,在第一部里都不该充当重要角色,只不过第一部不涉及仙家大战,所以他的存在还不算太过突兀。可到了商周大战这样的背景下,还硬捧他作为战争主力,就太扯了。而事实上,让一介凡人充当作战核心,也确实让整部电影的力量体系产生了崩塌程度的扭曲。

杨戬、哪吒这种仙人不上阵,躲在后方救小孩和老太太,让凡人姬发去充当决定性的力量,刺杀闻仲,简直是搞笑。而雷震子自己不去进攻,非要靠个姬发,背上他去,姬发有啥特别的啊,捅一个坐着不能动的人,谁干不了?于是便出现众仙人倒地不起,靠两个凡人打BOSS,而BOSS坐着不能动,身边也无一人防护的奇葩剧情。

还莫名其妙地搞了个原著中的小人物邓婵玉当主帅,看到她挂帅出征时我就已经预测到,旧演义小说里用滥了的女将(如穆桂英、樊梨花)恋爱脑,为了男人临阵投敌的剧情会出现,后面果然不出我所料,俗不俗啊?

如果导演能够挣脱这些迂腐的东西,第二部不用姬发充当贯穿全篇的决定性力量,甚至哪怕是安排三分之一的时间,让他作为一个战斗力强的将领,和邓婵玉大战,当成前菜,都还是可以地。但主要的争斗,则必须由仙人充当。然而,由于导演不会、不敢拍仙人大战,所以并没有这样做,这便决定了本片的格局和水准。

客观来说,仙人大战确实不好拍。因为封神演义的剧情,不是两派混战一场,而是一个一个强者陆续出场,这就注定了只能拍电视剧,拍不了电影。硬要拍的话,就只能舍弃掉大部分仙人,大改剧情,把重要的两教高人集中起来,拍几场大战,比如十绝阵、诛仙阵啥的,让众仙混战几场。但这样一是剧本想写好很难,二是拍起来难度更大,也费钱。

所以导演就选择了投机取巧,把一部本应恢弘大气的封神大战,演绎成了一对男女的战场恋情。

当然,瑕不掩瑜,虽然问题不少,但封神2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魔家四将的出手场景、邓婵玉的演技),整体的特效水平也还可以,7.2分应该有,6分低了。人们之所以打低分,一方面是因为第一部看后期望比较高,第二部未能达到预期,也没有看到想看的两派仙人各逞手段,精彩大战,因此心中不爽。其实平心而论,导演的执导能力并没有下降,第一部之所以没有出现明显拉跨,不过是因为不需要拍仙人间的大战,难度较小罢了。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拍好一场规模宏大的仙人大战的资金和能力。像指环王那种大场面的电影,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极少见的神作。

客观而言,这片子也就三星半水平。但在唐探、误杀3这种投机取巧、拍摄难度又小的电影充斥国内影坛的如今,我们应该对流浪地球、封神这样拍摄难度较高的大场面作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鼓励。毕竟,如果连这样的努力都没人再做,导演们全去拍热辣滚烫、西虹市首富这样的作品,中国的电影行业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因此,我还是给封神2打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