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习惯先翻翻影评。

看到有人评论姐姐应该知道5岁的孩子失手杀人,不会有事,而之后的一切付出是本片最大的bug。

如果,她是你唯一的孩子,或者像本片一样,如同孩子一样妹妹呢?妈妈是生下妹妹难产死的,除了“一无是处”最后选择自杀爸爸外,妹妹是她的唯一,和她的孩子一样。

不去抨击那些生活中遇见的“护弟狂魔”。在一个破碎家庭中,姐姐是唯一的依靠,弟弟/妹妹也是姐姐唯一的归属。他们相依为命,在这世间。

我曾在某个大公司赞助的孤儿院里见过一对姐弟,姐姐8岁,能感觉到姐姐对外界怜悯“施舍”的刻意迎奉,姐姐把能靠乖巧争取来的东西,全部拿给弟弟。在一次幼儿级的见面会,弟弟只有4岁,在现场的孩子里也属于很小的,不会笑,不会像其他孤儿小朋友那样刻意听话卖乖。发东西时候,看他疏落在小手圈子最外面,特意拿了零食和书包给他。当拿到东西的第一时间,他扭头就跑出教室。轻轻跟到门角一看,他正欢乐的把领来的东西塞给独自一人在走廊中等待他的姐姐手里。当时,猛然的心口一缩,是被某种冲击所攥住的那样的感动。

两个孩子脸上的笑,与这世界无关。

只属于他们自己。

这和其他的孤儿为着生存孤守内心、迎合世界不同。他俩的心中,有家。那是相依为命惟有的。

再回到电影中,这其实是一个失去女主人就一蹶不振的家庭,这本幸福的家庭有着一个农场,有不错的中产条件。而在妈妈为生下妹妹难产死后,爸爸在因为妹妹而失去爱人(或许还存在更多原因)的消沉中无法走出。慢慢的负债累累,慢慢在愈加消沉中自杀。其实爸爸从妈妈离开的那天也就是妹妹出生的那天,也死了。留下了尚未成年的姐姐,和一手由姐姐养到5岁的妹妹。面对着因为爸爸这5年消沉所留下的债务,收债者连她们唯一心爱的宠物(马)也被牵走后(影片中在妹妹领养家庭中也有一只躺在床上的猫,也是反差影射),还要抢夺她们仅剩的房子。那房子是她们唯一外在形式上的家了,是姐姐心中的妈妈,是妹妹心中的姐姐。所以,年仅5岁的妹妹,在听到姐姐对收债者的威胁话语中,恐惧达到极点的幼儿,拿起枪误杀了从后门来的好人“片警”(愿把姐妹接回自己家)。

如同母亲一样的姐姐会怎么做呢?

或许在我们这个物质充足、独生遍地的年代大部分人已经忘却了“长兄为父”、“见舅如见娘”的相依为命的苦难了。

PS:影片张力十足,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的刻画都显示出了导演深厚的洞察力和功底。如简单的好人警察留下的两个儿子,深受失去父亲打击的哥哥愿意直接复仇,而遭受打击相对较轻的弟弟,在缺失家庭中成长,起初更积极选择家庭,却是更敏感的一个人,因一句“生活总要继续”,又因妻子的背叛,终于击碎了自己的理智。假释官外表的冷峻,却想着换个好的风景见面,但没有考虑女主需要换三趟公交车,透着教科书般的职业操守。还有很多人物让人在简短场景中体会他们的人生。本片满屏冲击着男人的理性和女人的感性。

第一次写影评,谢谢。谢谢《不可饶恕》。另,借此也致敬一下描写美国西部的《不可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