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启示录》的“启示录”不是读后感、观后感、领悟的意思,而是《圣经》的最后一章《启示录》,专门讲世界末日的。“现代启示录”可以理解成“现代世界末日”,里面的战场确实如同没一般。
主流反战电影,一般都是从战争的非正义以及战争泯灭人性、破坏社会伦理的角度出发,而《现代启示录》的主题则是相反。电影传达的主题是:人性本就是残忍嗜杀的。杀戮和爱以及其他欲望一样,是印刻在人类基因中的原始本能,是人类作为大型哺乳动物无法磨灭的冲动。所谓“文明”,正是通过道德善恶论,来限制这一原始本能。而电影从主角和科茨上校口中反复强调的“文明社会”的谎言与伪善,那就是“文明社会“的人并不比”不文明社会“的人高人一等,他们也有杀戮的冲动与本能,只是他们为之找了合理化的借口。对于美国大兵而言,这一借口就是”自由民主“。
当人类深陷于战争的地狱中,面临生死存亡的切身危机时,美国大兵与越南人一样无差别地杀戮。然而这些从“文明社会”来的美国人在杀人过程中,也陷入了科茨上校所说的“道德恐怖”,也就是自身暴露出来的杀戮本性与道德善恶伦理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在这一心理恐怖之下,有些人变得迷茫,有些人变得麻木,而另一些人在彻底发疯了。科茨上校看穿了这一真相,最终选择与“恐怖”为伍,放弃了“文明人”的身份,进入丛林中选择成为原始崇拜的神。但即便这样,他仍然摆脱不了内心深处的善恶判断,陷入更大的矛盾与绝望之中,最后恳求主角杀死他,为他解脱,留下了“恐怖啊,恐怖”的遗言。从这一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反战片,其目的是揭露人内心根深蒂固的黑暗,战争不过是暴露这一黑暗的舞台与借口而已。
电影所反映的也正是原著小说《黑暗之心》的主旨:在19世纪殖民时代,西方殖民者在以其“文明”征服“野蛮”的同时,“文明人”也同时受着“野蛮社会”的诱惑。在“野蛮人“逐渐变成”文明人“的过程中,会不会也有”文明人“渴望着变成”野蛮人“呢?
—转自b站评论区
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转载简评
我个人不认为这部片子是在讨论废除死刑与否,我认为废除死刑是一个壳子。如果单纯的宣传废除死刑的好处大可以不用加上最后的真相,大卫作为一个被陷害的无辜者更加合适。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疯狂的殉道者的故事,从表面,也就是幻想,理念,自以为 ...
他们不只是芝加哥七君子!
If blood is gonna flow, let it flow all over the city.When the people shall grow weary of their constitutional right ...
值得一看的韩国历史片
韩国电影取消审查制度后,算是彻底放飞自我了,应该算是最敢拍的了。这部电影是关于朴正熙遇刺后,以郑升和为首的旧军部和以全斗焕为首的新军部之间的权力斗争。朴正熙遇刺后,由当时总理崔圭夏代为总统。崔圭夏政府并没有像朴正熙政府一样的高压统治 ...
成长,就是不断失去与获得。
即使一个人的时光也要好好度过。在机器人因为生锈被困在海滩的那段时间里,小狗在等待6月海滩开放去营救机器人的孤独生活中没有垂头丧气,而是积极寻找更多可能性。他一个人去滑雪,摔伤了胳膊在公交车上打不开自己最喜欢吃的零食;他专门在春天去唐 ...
《刺猬》微评
周正的原生家庭就像湿了的棉袄,穿上冷,脱下也冷、他就像马路中间的那只小刺猬,被众人指指点点,而王战团是唯一护送他过马路的人。刺猬的每一根刺,是父母冰冷的嘲讽,是扔出的粉笔头、是封建思想的可悲。电影以一句“是沈阳的阳”结尾,说明周正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