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超级难看。非常失望,甚至想向片方索要精神损失费。

我尽量不剧透(不过这玩意儿也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剧透)。

整体来看,剧本有很浓的ai感,绝对绝对用了ai(请支付给ai劳务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平庸。虽说人也可以平庸,但是ai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已有的成果放进绞肉机打碎再拼合起来。电影情节拼合感很重,兼有异形、大白鲨据说还有哥斯拉的风格(听起来像是夸奖实际不是)。而且ai因为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它受很多规则约束,做不到主动越界,进而无法构造出真实的矛盾,各方各面它都没有能力塑造出有个性有血肉的饱满的人物。

列举一些内容:1.斯嘉丽扮演的是受雇的退役特种兵,有一段情节是她与战友寒暄聊及已故的战友,两人都很悲痛,但死掉的这个人与前作无关,与恐龙无关,与恐龙相关研究无关,删掉这段情节不会对整体剧情造成任何影响。(ai的特点之一:空洞)
2.在93年的侏罗纪公园里,白胡子肯德基老头亲自前往小岛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很有童心且热爱恐龙的老头,而且他对恐龙研究很了解。但是这一部里的出资人,其身份是医药公司的老板(还是股东),他需要恐龙的基因做医药研究。这种人是最惜命的。他不可能亲自登岛,他只会在现代化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里坐等雇佣兵送来他想要的样本。(角色设定与行为逻辑矛盾)
3.电影采用双线叙事,一边是取恐龙基因的行动小组,一边是家庭出海偶遇恐龙(?请问是抽签抽到的组合吗)。没有人想在恐龙电影里看家庭剧情。一家四口的组合里(父亲,大女儿,二女儿,大女儿男朋友),没有一个人喜欢恐龙,没有一个人与恐龙有关,父亲的台词三句不离it's alright;大女儿的男朋友仿佛有什么智力障碍一样,台词和行动永远莫名其妙,而大女儿还要因为她对象和老爸吵架;小女儿充当了一个吃零食的角色。这里的家庭塑造就如同喝醉了酒的蜘蛛织的网一样,乱七八糟一吹就破。
4.有一个角色是研究恐龙的博士,他加入这个行动小组的原因是人们已经不再对恐龙有兴趣,博物馆一个星期只卖出去12张票,他快失业了。科学家靠博物馆门票收入活着的吗?不都是在博物馆挂个名吗?普通民众对恐龙感不感兴趣对他的研究工作有任何影响吗?也许有点影响,但不能构成他加入行动小组的动机。于是,医药公司的大老板,说:你可以亲眼看到野生恐龙诶~ 博士: I'm in. 于是他后期的作用就是:这是什么什么龙,那是什么什么龙。以及亲手摸到恐龙的时候挤两滴眼泪。
行动中后期他不认同医药公司的价值观,他认为医药公司研究出新药之后会卖得很贵,说医学应该help all of us, instead of some of us.话说的挺对,但是医药研究本来就是投入巨大、研发漫长甚至可能没有成果的事情,很多原研药卖的贵就是因为第一颗药的成本高昂,还会牺牲无数小白鼠、兔子、比格犬、猴子,有些药在动物身上起作用但临床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见效,他作为科学家似乎没有意识到?更何况在原研药之外还有很多效果也不差的仿制药。借医药公司的资金和手段获取了研究资料再出卖医药公司,有没有契约精神啊?更离谱的是,当科学家提出这个想法后,就这么三言两语说动了为钱而来的雇佣兵。所有人的行动逻辑都是一塌糊涂的。
5.说说本电影名义主角,恐龙,的塑造。人比恐龙多。去你大爷的,姐是来看人的吗?
恐龙的智商、行动速度、攻击力都被刻意大大削弱。恐龙咬不穿橡皮艇?撞不碎小石桥?狡猾机敏的迅猛龙本来要袭击在树林里尿尿的大女儿的男朋友,你猜怎么着,迅猛龙被伏击的翼龙叼走了。毫无防备的上厕所人士毫发无伤,恐龙间的搏杀结束后他还继续尿尿...救命。我想看他被恐龙吃掉。
腕龙,尾巴设计得很奇怪,虽然电影的背景是恐龙在这里变异了,但腕龙尾巴的长度超过了躯干,而且非常非常细,和电线一样,这一看就有问题。
变异的T-rex— D-rex,形象设计非常丑,额头有巨大的隆起,眼睛很小,行动很慢,在树林里居然没杀掉一个手里拿着信号弹的人类。
三角龙幼崽,被塑造成了,给点人类零食就会摇尾巴跟上的狗。居然被小孩装进了书包里。太荒唐了。说到这里简直失去写review的力气...
6.配乐,93版电影片尾曲有中退休老人被返聘结果片方太无良极尽压榨之手段,反复播放,各种变奏。
场景,有明显借鉴93版里我最喜欢的厨房追逐战的设计,但所谓借鉴也不过是,抄了个场景布置,堪称本科生抄国际期刊。

把我买票的钱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