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没有进过影院和剧院了,感觉已经过了好久好久干巴的日子,没想到和朋友约了一个提炼了他人干巴人生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但居然从一种类似于“生如蜉蝣”的生命力当中获取了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能量,很莫名其妙,我不知道人是不是会在与别人不幸的对比中,去定位自己,在自以为的镜像里反观、寻觅、捡识。

确实是很好很好的片子,是戴锦华老师不愿意将其和另外一部类似题材的院线影片(《逆行人生》)放置在一起讨论的那种好,一看豆瓣上映了一个月没有评分,一看票房,惨淡地令我伤心,这么用心这么好的作品,这么可怜。

映后导演有讲到一个我关注的问题,就是这部电影大部分时候都很吵,让我觉得莫名烦躁,各种喧嚣的声音:装修,争吵,车流,吹风机,洗车的高压水枪,翻滚的洗衣机.⋯•朋友说,感觉是给生活里的小痛苦做了锐化一样,我一边感叹她用词的精妙,一边反驳她这不是小痛苦,吵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男主在广场上看老同学发展起来的直播带货现场的时候,导演的镜头语言相当精妙,既在其中又在其外,仿佛异世界的人来到一个癫狂、旋转、扭曲的世界,就是我们所在的环境,就是我骑车去往百讲的某个路口:五道口、六道口、清华东路西口、荷清路的转角、成府路的尽头,梵高画里扭曲的小人在旋转捂嘴无声尖叫,但他又适应的那么快,那么自然,也像我们一样,以至于我们源初的价值体系在和这个世界碰撞的时候,我们夸大了个人的能动性,我们太看重自我,我们自以为理性客观地选择了一种实则冷漠却可能根本意识不到的立场,无法再对他人的处境抱有一丝丝的怜悯和同情。

...
...

导演说:“这些是你只要竖起耳朵就能听到的声音,我只是调转了镜头,去呈现这样的外部环境的渲染,我也可以用音乐铺垫,但实际上只有这样的环境音能将我们和生活拉进,我希望大荧幕上能够剔除掉这种粉饰化的、娱乐化的内容,去呈现时代的本质,即便残忍,但首先要认识到(这种残忍)。”

关于最后以女主再次怀孕为结尾,导演的阐释是他想表达生命不在算法之内,是不确定的东西,哪里有人出生,哪里有人离去,都是不受控制的事情,可制片人以女性视角出发,将女主靠在墙上的复杂表情解释为这是孕育了新的绝望(这里赢得了满堂掌声)。好有趣的观点碰撞,好棒的映后对谈,原来性别议题是可以这么平和地讨论的嘛。BTW,《坠落的审判》的余风还是刮到了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