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点拉一拉。

首先,这部影片定位不太准确,做文艺片又过于直白不够文艺不够艺术,做商业片没有点观影经验的朋友又看不懂。还拿周冬雨刘昊然做噱头营销,让很多本不是这部影片受众的观众被骗进来。以至于如此多如此明显到、咧咧就差直接说“来解读我”的镜头 几近通俗到俗套疑似迎合大众的直白的主题,仍满屏弹幕说看不懂。这也是分低的原因之一吧。

再说选角,刘昊然跟金融精英形象完全不符...以至于前30分钟我一直曲解了故事...我以为是个落魄男装阔...

故事方面,三人故事模式有点类似祖与占,看得出有些模仿致敬成分在的。故事很简单,上海精英男病理性抑郁症,导游姐脚伤放弃天赋和梦想,餐馆男普普通通生活鸡毛琐碎,三个孤独者形成无法定义的三人亲密关系,一起渡过“燃冬” 。(解释一下为什么我理解精英男为病理性抑郁症,因为导演并不大着笔墨描写他的精神压力何在,并注重结果“他抑郁症逃医”,以及他多发的自杀倾向,难以自抑的哭泣冲动等,无不上升到病理性层面。)

镜头解读让人感觉不解读都不行,满偏镜头都写着“来解读我”,直白的不似隐喻而是明喻。第一次两人同床未成,导游女盖的被子在左,遮住精英男的屏障在右,几乎是明示两人心灵隔阂,但导游女讲开了问要继续吗,隔阂荡然无存。第一次看精英男嚼冰块餐馆男大为不解,后三人互喂冰块,餐馆男理解并共享精英男的苦痛。逃犯男的求生欲,三人对“生”的无所执着。雪地里盛开的黄花。长白山天池的一步之遥。病理性抑郁症自杀的冲动。熊女和雪地中熊的隐喻。冲撞向卡车却是生的抉择。等等,尽管看得出导演用心,却太过直白。

主题方面,无论是雪地里盛开黄花,还是结尾三次成功死里逃生,又或是加入在逃犯求生对比,显然想要传达积极的力量。但三人苦难描写笔力不足,力量不够,轻飘飘,使得“冬”不够冷,以至于要对比凸显的“燃”也不够热。痛到想死算什么痛,要痛的足够痛不欲生,“选择生”的抉择才足够强大,才足以显出力量。所以我以为本片多少有些过分中庸,但这也许也就是寻常人的疼痛吧,痛,想死,却不致死。就像理想彼岸永远近可望见,却始终无法到达,空虚失落,但也到此为止了,不论如何都要活下去。中国人千年来的智慧就是“孬”,像余华写的“活着只是为了活着而已”。

可我更欣赏那些“没有皮肤的人”,和风细雨轻轻吹,就疼痛无比;我更敬佩那些“任何苦难都能把我打倒”的人,苦难中看到是生活的残酷本色;也更孺慕那些“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的人,以死亡来超脱生活。离天池只有一步之遥,有人畏惧死亡,半路返回,后逢人便以“此愁”来装点自己;但总有人,嘴巴默不作声,笔下震耳欲聋,后来终于,一意孤行不顾劝阻奋不顾身,纵使孤独雪落满身,也要覆着白雪,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地,闯向天池。总有人敢用死亡来超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