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很值得看,而且有二也会看。
属于那种叙事也有问题,特效也有问题,节奏也有混乱,哪儿哪儿都可能会让人吐槽,但跌跌撞撞一路走到底没有倒下的电影。
下面详细说说优缺点。优点部分无剧透,我是推荐大家看的。缺点部分全是剧透,看过的朋友们可以一起讨论。其实看我写了那么多就知道,这片子是确实扎到我心里去了。
(考虑过发两条,但发两条肯定会被断章取义所以还是合并吧)
先说优点。
1. 特效以外的服化道:
服化道非常有意思,是那种“我们其实都知道殷商不太可能是那个样子但毕竟这是有神仙的殷商背景故事所以这样看来似乎很有说服力”的状态。殷寿和质子团的铠甲花纹、喝酒时用的玉杯、西伯侯的玉刃小镰刀等等,很有意思。其实要设计这套服化道,关键在于不能和后代撞了——相当于你要做一个国风的东西出来,但唐宋元明清的常规设计你都不能用,做出来还要合理。这一点我觉得剧组做到了。
2. 人物的设计与呈现:
殷寿魅力值极高,他身上有一种史诗感,而且费翔从口音到表演都呈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疏离感,是天生聚光灯下的人物(费翔本人就是这样的人)。而且费翔演技真的很好——费翔虽然是以电视剧入行,但职业生涯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歌手,六十来岁的人了还能够钻研演技(以及练胸)到这个地步,老年间的偶像确实有可取之处.jpg。
妲己绝了。说实话这个演员是很不好找的,因为妲己作为祸国妖妃的名号太响亮,成名演员去演的话包袱太大。而且,年纪太轻的话很难控制住自己不把妲己演成以色侍人的花瓶,年纪太老的话又没有那种明火执仗的性吸引力。所以能找到这么个20岁的姑娘演妲己,而且她还把角色的每个部分都表达得非常清楚,是特别不容易的一件事。尤其是娜然的肢体,太狐狸了,我都怀疑她是去动物园跟狐狸同吃同住了两个月。
其他人,基本上没有出戏的,唯一不合适的是黄渤,但也不怪他,这是导演的问题。以黄渤的可塑性,演姜子牙有十二种比现在更好的办法,但导演可能是抱着“这么长的电影没有点插科打诨不合适”,就把笑料全堆在他身上,甚至用上了掉凳这种高级喜剧技巧。
PS:李雪健老师当时的声音已经很不对劲了,听着确实很难受。但是这种模糊反而会给人以一种神秘感,毕竟姬昌是以凡人之躯触摸天意的占卜者。所以我不认为他是出戏的。
3. 叙事方式优秀:
注意啊,叙事方式优秀不代表故事优秀。这个故事是有问题的,我会放在缺点部分讲。但它的优点在于,用非常工整和环环紧扣的叙事方式,掩盖了故事带来的问题。2个多小时的剧情,能做到每因必有果,果即为新因,而最后最初的因又能和最后的果扣上,这是很不容易的。也正是这种叙事方式,让大家每次感觉似乎剧情有bug的时候,又能够很快被带着走,确保了良好的观影体验。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说完优点说说缺点(以下全是剧透,仅供看过的朋友讨论)
1. 特效:
特效可以说是比较差的。我印象里比较出戏的特效包括:
1、开场大战里穿过火焰的殷寿身上的火全是后期做的;
2、年轻状态姜子牙的胡子(很怀疑一开始是没贴胡子的,想突出从年轻人突然变回正常老人的状态,但不知道后来为啥又增加了黑胡子,可能是觉得年纪变老也不能凭空长胡子吧)
3、所有和雷震子有关的场景;
4、祭天台那段,天上的木头;
5、昆仑十二金仙那段,跟PPT一样。
2. 神仙线:
和故事非常完整的人界线相比,神仙线整段垮掉。确切地说,既然重写了封神的故事,那么封神榜究竟能干什么、机理是什么,这种强设定的东西就得设定清晰并且第一时间抛出来。结果呢,对于天谴、封神榜、天下共主的机理说得不清不楚,就导致后面很多剧情让人看着迷糊。
3. 殷寿到底哪里是坏人了?
这其实挺成问题的。从开头来看,殷寿的确有野心,也有手段,作为政治家PUA技能满级,作为将领身先士卒。你当然可以说他给质子团洗脑没安好心,但这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
这版改造将纣王的身份、妲己的剧情全都做了调整,的确有可取之处,但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原版小说里纣王无道体现在君王不朝、酒池肉林、兴建鹿台这些事情上,并以剖腿验髓、剖腹判婴这样的极端事件来体现,让大家觉得纣王的举动真在伤害殷商百姓,视普通人性命如草芥。
而到了这里,殷寿的野心是称王,他做的第一件恶事是让妲己帮忙,弑兄杀父。如果没有天谴的话,弑兄杀父之后他就是王,而且是个有才干有能力的王。至少在剧中的人物塑造里,老王昏聩,长兄奸诈,殷寿杀了他们对于封建王朝当然是大罪过,可对于现代观众来说真算不上十恶不赦。
再说了,李世民还杀兄呢,不照样是一代明君,他咋就没被天谴呢。
而殷寿登基之后立刻就被逼着自焚,就导致原本应该此时修的鹿台变成了祭天台。修祭天台的奴隶当然可怜,但祭天台是为了让殷寿自焚,自焚是为了驱散天谴,那么这些奴隶的凄惨似乎就又有了意义——而不像原著里的鹿台与酒池肉林,完全是出自纣王的一己私欲。
再然后,姬昌硬算出来说殷寿杀了父兄导致天谴,四伯侯由此有了反意。我要是殷寿我也要杀他们,四个地位仅次于我的大佬要反我,现在我有机会杀他们还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我不杀还是政治家么?无非也就是非逼着儿子弑父这事情道义上不太说得过去,但从政治上说也是一招妙棋。
要说这部分最离谱的其实还是,四个伯侯聚在一起商量谋反,身边连护卫都没几个,竟然不但能让姬发发现,还能让质子团那几个小年轻给包了饺子。
殷寿干的坏事还包括为了检验封神榜随手杀了个近侍(这可是动辄用几百上千人牲的殷商,结果姜子牙整个大震惊:什么你居然滥杀无辜);明知道妲己是狐妖但仍然庇护她(狐妖怎么了,狐妖是我的哈基米);以及烧掉了祖庙并且在老祖宗面前do狐妖(说实话对现代人来说这可太带感了)。
结果呢,殷寿干的这些坏事没有给观众足够的“这人太坏了”的感受。这就导致了他对姬发说的那段话,我怎么都觉得好有道理:你是相信眼前的现实,还是相信你爹没有根据的占卜?
我要是姬发我也得信他啊。
所以因为殷寿显得不够坏,正面人物的群像就不太容易立得起来。
5. 伯邑考:
我觉得导演应该拍了更多伯邑考的剧情,但是没体现,说杀就杀了。然后姬昌这么神算,拿个草棍都能算出殷寿弑父,却算不出自己的儿子来了朝歌,也是比较奇葩的。这段原著和电影我都不太喜欢。
原著里姬昌知道肉饼有问题,但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吃,吃完了回家吐了三个小兔子(这就是兔子的由来),但还是非常迂腐地表示“伯邑考自己瞎搞,纣王杀得对杀得好”。
而现在姬昌则是完全不知道有问题,直接吃起双层吉士的肉饼,被殷寿点穿了才暴怒痛哭,那这段除了体现一个父亲的愤怒,就没有更多意义了。
如果我来改编的话,可能会增加一段伯邑考与殷寿的对手戏,更明确地让殷寿感到这样一个光风霁月的年轻人是自己及不上的(甚至可以加入妲己被吸引的桥段,但妲己不是被伯邑考的美色吸引,而是伯邑考就跟白雪公主一样能吸引小动物),让殷寿意识到无论自己多强,这个年轻人的光芒都是自己无法掩盖的。
然后安排殷寿和姬昌一起吃肉饼,两个人都知道这是伯邑考的肉,姬昌本来是想要牺牲自己保全名节,让伯邑考代表西岐未来给他复仇的,但算到了肉饼就是伯邑考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活下来,于是一边吃肉饼一边装疯卖傻;而殷寿则一边笑着吃掉伯邑考的肉,一边揭破了“秘密”,昭告天下说“姬昌是欺世盗名之徒,他连自己儿子的肉被做成肉饼都算不出来,所以他算出殷寿弑父也是假的”。
这样一来,剧情可能会完满一点。而且超好看,谁不想看李雪健和费翔一边吃肉饼一边演对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