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我在观看完《十诫》后,第一时间所引发的思考,不过在讨论思考之前,我们先回到电影:
电影在布景和妆造在那个时代无疑是让人极其震惊的,电影试图还原圣经故事中摩西接受了神谕带领希伯来人摆脱埃及的奴隶制度的故事,电影受限于时代的原因,总体的风格还是具备着极多的舞台剧的风格,演员的表演也偏向于话剧表演。整体观感和当下的电影还是有一部分差异,但电影的场景极其宏大,部门镜头甚至有些油画般的构图和质感,近4个小时的电影不会使得人觉得无聊,并尽力将人物塑造的十分饱满。电影中牧羊女不愿意被物化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还提现了女性主义,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神学方面的思考。从电影的角度看来,是一部十分杰出的作品。
讨论完电影方面的内容,我们回到本片的标题,在看完电影后,不由的对圣经的故事所产生的一些思考,电影中不乏有人对于'GOD'的统治和旨意提出质疑,其中包括未被解放时的希伯来人,埃及的法老兰塞,不遵从十诫的希伯来人,还有未曾见过神时的摩西,都在一定程度上质疑过神是否存在,如果神存在为什么不来解救希伯来人?然而最终希伯来人还是等来神的代言人摩西,并通过一系列神迹将希伯来人从埃及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但让我感受到不适的正是这一系列神迹:它让河水污染让埃及人无水可喝;它让蚊虫传递瘟疫;它降下冰雹和天火惩罚埃及人;它杀死所有埃及人的长子;它分开了红海解救了希伯来人,同时淹死了追赶的埃及军队。正是这一系列的行径,不由的让我质疑起所谓的"GOD",除了解救希伯来人以外,似乎"GOD"并没有干什么正确的事情,而它让希伯来人剥离埃及人的统治细细想来似乎也是在用恐惧支配埃及人,而号称投入到自由行列的希伯来人,最后也因为违反神谕的十诫,导致整整一代人被放逐40年。
所以从现在的视角看来,虽然希伯来人脱离了埃及人的奴役,但只是投入到另外一个更加强大的力量的奴役下。另外让人感觉到讽刺的是电影中法老虽然下令杀死所有希伯来人的长子,但最终电影体现的却是埃及人的长子被"GOD"屠杀殆尽,同时通过折磨埃及民众开换得希伯来人的自由。所以"GOD"只是用一种更残暴的方式使得埃及人和不信仰"GOD"的人屈服,这种形式可谓是比法老更加残暴。基于电影源于圣经的故事,不由的让我联想到这可能是为了加强宗教统治所安排的故事,而这一切只是用另一层恐惧来加强统治和独裁者并无区别,以自由之名,行专制之实,再回到故事里不由得让我思考使我们屈膝的到底是自由还是恐惧?
尤其是摩西在被驱逐之前似乎是一个尊重人民,关心群众的伟大领导者,但在接收了神的旨意后,似乎仅仅变成了一个专政的傀儡,仅仅是按神的旨意办事,失去了自我思考和批判的思维。让人心寒的是直到今天希伯来人似乎还是遵守着所谓的教义,这种恐惧世世代代萦绕在人民的心头上,而统治者却可以为所欲为。最后我想说一句:请做见神前的摩西,只相信亲眼所见的"GOD",不要相信虚无缥缈的"GOD"。
电影评分:8.4分,考虑到时代因素从各个角度都是杰作,布景和调度放到今天也毫不过时,题材受限,但也会引起新时代的思考。
以自由之名,行专制之实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文艺片的教科书
从《四百击》到《精疲力尽》,近期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电影让我颇具惊喜,最近计划每周至少找部新浪潮电影作为本周电影的候补,恰逢上周在b站寻找《坏血》中的奔跑画面时,看到了《戏梦巴黎》与《法外之徒》中卢浮宫的奔跑画面,不由让我心生好奇,于是 ...
目光所及皆是光亮,身处之境却是黑暗
今日在寻觅片单时忽然发觉本届戛纳饱受好评的电影《想象之光》还未曾接触,因本人对印度电影的了解甚微,且之前所接触的印度电影大多和阿米尔汗相关的印度商业电影,所以本能将本片带上了印度商业片的标签一直搁置至今。今日补片时终于腾出精力观看本 ...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作为奥斯卡经典电影,前段时间突然想找找皮特年轻时的电影看看,便寻来了《燃情岁月》。电影围绕着家族的三个兄弟和苏姗娜之间的故事展开,电影围绕着苏珊娜和家族三兄弟之间的故事,苏珊娜是老三的未婚妻,却爱上了老二,而老大对苏珊娜也倾心已久, ...
记在精疲力尽的一周后
继两周前观看了特吕弗的《四百击》之后,本周的电影便来到了戈达尔的《精疲力尽》,说是本周但实际是上周日已观赏完的影片,可恰逢周中繁忙,腾不出空来撰写一些文字,再者即是有鸡毛蒜皮的空闲也因为繁忙的事物导致提不起兴致,恰逢上在b站评论区与 ...
一份致歉
最早接触本部电影还是该片初次上映的时候,那时不曾接触戛纳也不曾接触真正梦核电影,那时的我最爱的电影是《阿甘正传》,《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等一系列好莱坞大片,精彩的故事,出色的暗喻以及颇为不错的与社会经济等现象融合的电影让我在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