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说是儿童版《宇编》才行动力超强地去看了,结果完全不是一回事。一句话评价:《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是一部立意很好、感受真实但故事稀烂的电影。

整部电影并非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之前很火的梗“小孩子不是撒谎而是胡说八道”的循环播放,几乎没有起承转合、前后呼应。平铺直叙地看到25分钟就猜到后面都是基于同一个逻辑,到30分钟时导演还没整出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花活儿,注定了后60分钟就是一场乏味的煎熬。

罗伯特·麦基说在故事的结尾,主角和开头相比一定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但朱同如何开始,就是如何结束的,甚至没有照应片名:他怎么失去他的超能力了?至少在打倒两道杠的时候超能力“还在”呢。

我能理解他的“超能力”是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派遣孤独的表现,回到熟悉的旧学校就会消失,但导演应该更明确地表现出了。我也理解导演认为在一天的时间里,一个三年级孩子的性格、认知和处境不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是现实,不是故事,更不是一个合格的故事。

导演将一个邋遢、木讷、迟钝、胆小、爱走神、记性差、天马行空的差生表现得很真实,这是很好的立意和视角,同时有着非常真实的体验感,让人顺理成章地理解朱同不是一个笨孩子或者坏孩子,并真切地为他的处境担忧。

但导演也隐晦地表达了朱同等孩子的家庭有问题,暗示这些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导致的,默认朱同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反过来说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不应该是朱同这样的。

可朱同罪不至此。他不愚笨、不恶劣,他只是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到可匹配他所在环境的地步。有一段剧情是朱同假装自己只有二年级,而常年与小孩子接触的老师和校医并未发现不妥。正常情况下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二三年级的孩子身心有着巨大的差异,这说明朱同的发育水平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一点。换句话说,我不认为他有问题,他只是还没长大,大脑还处在更幼小的阶段而已。这不是他的错,也不该跟他的家庭“问题”挂钩。

我猜测导演想用家庭话题来扩大电影的讨论议题,显得更有深度一些,但总体来说是失败的,蜻蜓点水,不如没有。《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一个优点就在于随着场景不断扩大,探讨的议题也在不断扩大,最后上升到永恒存在的问题。受限于题材和场景,《朱同》很难深入探讨太多内容,因为孩子的视野本身就是狭窄的。但“带着镣铐跳舞”是创作者的应有之义,不是请观众体谅的借口;一部电影以时间变化为线索是底线,不应该是全部。

不过,《朱同》有一点还是让我非常感慨的,那就是他做了那么多事,时间居然只过去了一天!一个午休的时间,他经历了午饭被带走、被小混混威胁、地下游戏厅的混乱、跟贺娜聊人生、涂抹黑板报被抓……不像我,午休只够匆匆吃个午饭再眯一会儿。等他写完长长的检讨,跟两道杠追逐跑过整个校园,终于站在操场排练时,天居然还亮着!而我每天下班,能看见夕阳的余晖都会深感幸福。

这感觉确实很像我们的小时候:那时每天都很漫长,未来的人生也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