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22年这个时间点,我并不是很喜欢这部剧。
编剧/制片人在豆瓣的剧评里写到:“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寻到生命的微光。在殡仪馆,我们见生死,见人性,最后要见的,是——打破偏见的决心,和向死而生的勇气。”
多美的句子。
导演则直接把剧评提名为“不再躺平的理由”
多现实的话题。
相信他们都有过至亲离世和与殡葬行业打交道的经历,想透过这部剧,让更多人改变对殡葬行业的认识。我认为从这点来看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仍然,在无数次产生强烈共鸣的时刻里,这部剧仍然让我看得有些窝火。
它太现实了。
而艺术,不应该是社会热点关键词的堆砌。让人看得很累。
作为一名95后,我想对所有像我一样刚刚离开校园步入中国社会的人们说:“你生活的社会,是前辈们留下来的;你面对的问题,很多时候也不是你的错。”
房价、弃婴、男女平等、贫穷、文理分科、抑郁、医患关系、原生家庭…… 这都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啊,看到第5集,我一只手已经数不过来了。而这部剧还会再cue多少这样的社会问题,我不知道。
这不是我脑海里的艺术……
这部剧仿佛在说:“欢迎来到这个悲惨的现实世界,你难受吗?想躺平吗?不行!你要从abcdefg这么多问题中,看到光!因为无论如何,你还有生命啊。”
我呸!
什么时候能不再向卑微者施加压力,什么时候能抬头看看,这些问题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而我不想深思,更不想追问。
艺术就算无法避免地与现实产生联系,能不能至少联系得微妙一点?
我知道当今中国的社会中,努力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正因为无数前辈们的努力,我们才过上了今天这样物质相对富饶的生活。
但是为什么年轻人仍然选择躺平?稍微深思一下背后的原因,就不会着急去教育下一代人了。“教育”我们在学校里已经受完了,但学习,才刚刚开始。
我想对所有95后00后说:当你绝望、看不到光芒的时候,原因或许不在你自己。你只要记得,对自己好一点,多爱自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