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开始,一帮人在举行仪式,看起来,应该是葬礼。
但是,仪式进行了半天,躺在坑里头的女人,忽然睁开了双眼,坐了起来。
没有看过剧情简介,差点以为是一部恐怖片。

然而,并不是。
这一场提前准备的葬礼,原来是为了后来的“天选之子”准备的。
感觉还是蛮奇怪的,干这种事儿的,竟然还让朱丽叶比诺什在旁边拍,到底是个什么操作?
后来仔细想想,大概是想要通过朱丽叶比诺什告诉世人,咱也是没有办法了,该投诉的投诉过,该走程序的都走了程序,但奈何就是“有关部门”相互踢皮球,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还能怎么做?
小编个人理解,不一定对,牛马请不要代入。
不得不佩服,朱丽叶比诺什绝对是胆大包天,竟然还敢和“天选之子”搭同一辆车,真的不怕“天选之子”一个不注意,把自己给提前炸了。
这场计划,其实并不算成功,但“天选之子”还是炸了,朱丽叶比诺什差点也被“天选”。

在医院躺了十天半个月,朱丽叶比诺什若无其事的回家了。
劫后逃生,给孩子准备礼物,当然是忘得干干净净了。
还好,有个二十四孝的老公,替朱丽叶比诺什准备得好好的。
但是,再怎么二十四孝,老公也受不了了,泥人也有土性,要不别再干,要不走人。
自古忠孝难两全,朱丽叶比诺什既然选择了“拯救世界”,那就别在家庭上浪费心思,得陇望蜀,这是不是有点贪心呢。

朱丽叶比诺什当然不以为然,自己,是在进行伟大的事业,家人,就应该给予尊重和支持,否则,这种不顾全大局的老公,要了干什么。

这段时间既然回家了,做不好妻子,还做不好妈妈么?
朱丽叶比诺什不顾自己还要修养的身体,坚持要去学校接女儿放学,你看,足够伟大吧。
但是,她好像忘记了,女儿是骑自行车上学的。
一个人,常年在外音讯全无,让全家担心随时随地接到死亡通知,回到家中散发三分钟的温情,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家庭,支离破碎。
但是没关系。
事业有成就行。
这年头,拿家庭说事儿有什么意思,功成名就才是硬道理,否则,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见。
能拍到好照片,比什么都重要。

这不是巧了么,女儿正好也在做一个课题,和朱丽叶比诺什的工作还有点关系。
天赐良机。
老外的天性里头,就是有着“既要”,“还要”的贪婪。

这么一交流,女儿的“圣母”也被激发。
朱丽叶比诺什还是清醒的,自己玩命也就算了,让女儿去玩命,这绝对不行。
但女儿当场表示,这个,“会让我在学校受瞩目”……
……
这年头,为了吸引眼球选择玩命的,可不止这对母女吧。
此时的状况,已经成了2:1,居家老公只能节节败退。
意料不到的是,忽然得到消息,朱丽叶比诺什的照片,发不了了。
只要敢发,就敢封。
其实,“敢发”是需要勇气的,“敢封”无非是鼠标点点的事儿,完全不存在“敢”的问题。
甚至,有些“事儿”,在你点“发表”时,已经给你断了闸。
封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朱丽叶比诺什拍的照片,有点美化“天选之子”,不符合主流价值。
也是哦,明明可以好好说话,你偏偏选择“过激”,有没有“冤屈”先不说,这种做法就不行。

这下,朱丽叶比诺什傻眼了。
自己玩命,不就是为了成名,不,不就是为了拯救世界么。
现在封我,我咋办?
此时,老公顺水推舟劝了一句,朱丽叶比诺什借坡下驴,决定金盆洗手。

其实呢,老公也是关心“世界大事”的,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
看到老婆“上道”,这婚也不是非离不可。
平时和朋友之间聚会,夫妻俩也学会了彼此“捧场”。
说不说,朱丽叶比诺什一句“持家的人最辛苦”,老公已经感激到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海边,老公脑袋一热,你和女儿不是想去拍难民么,既然没什么危险,那就去吧。
冲动是魔鬼啊。

朱丽叶比诺什本来是想着和女儿修复关系,拍两张不痛不痒的照片就算交作业了。
但是,就是这么寸。
本来“绝对安全”的难民营,此刻就是“不安全”了。
朱丽叶比诺什职业病犯,完全忘记了自己还带着女儿,虽然,内心仅有的良知还知道把女儿托付给同事。
但是,这种兵荒马乱的情况,二话不说,把女儿塞给同事,完全不顾及女儿的想法,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吧。

等到事情过去,本来有点缓和的母女关系,重新回到了冰点。
朱丽叶比诺什对于这个局面,总结的就是,我就是这么个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回家之后,二十四孝老公也发飙了,直接扫地出门。
朱丽叶比诺什觉得没什么,但一定要拉着女儿和儿子一起走。
俩小孩被朱丽叶比诺什锁在车里,吓得以为被绑架,但朱丽叶比诺什死活就是不开门。
因为,自己虽然想要“拯救世界”,但家庭也是顾的。

我们,需不需要“战地记者”?
大概是需要的。
如果没有战地记者的曝光,暴行大概只会更肆虐。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没什么不对。
但是,有得必有失,一方面是需要冷酷面对的现实,一方面是需要温柔以待的家庭,没办法做到兼顾。
这不是谁的错,是“贪心”的错。

当然,老外是不纠结于道德悖论的,总是“贪心”。
故事的结局,到底家庭有没有“原谅”朱丽叶比诺什,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毕竟,女儿可以“理解”,但距离“认同”还是有点远。

朱丽叶比诺什的照片,最后还是发表了。
“被认可”后,朱丽叶比诺什收拾心情,重回战场。
再次重复了开场的那一幕。
这一次,朱丽叶比诺什没有选择跟车,而是对着疾驰而去的小巴,无力的瘫坐。
原来,照片没有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