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我打了五星。

这部电影,我给了差评。

它就是最近热映的《隐入尘烟》。

...

01

有人用这句话来评价《隐入尘烟》:

“无一句苦,处处皆苦,无一字爱,处处皆爱。”

确实如此。

一个是丧父丧母丧兄,被唯一的哥哥榨干利用价值,赶出家门的马有铁。

一个是常年被哥嫂殴打欺负的曹贵英。

命运相似的两人被赶在一起,组建家庭,相互支撑。

在生活越过越好时,曹贵英跌落河中身亡,马有铁喝药自杀,留下一句颇为讽刺的村民之语:

“和你一起住也好,老四的新生活可是要开始了。”

毫无疑问,电影很成功。

成功的唤醒了观众的情感代入,也成功的吸引了大把票房。

...

但在我看来,电影并非是完美的。

人性一词,无法估量,当你以为它是恶时,它也有善,当你觉得它为善时,它又显露恶的一面。

正因为如此,才说无法估量。

可电影,过于极端。

...

02 好人为什么总有恶报?

马有铁的善良是融于骨子中的善。

他憨厚老实,从来不发脾气,面对恶言恶语也从来不回避,不回击,哪怕是一群人看着自己的妻子落入水中,不去施救,反而围成一堆看热闹时,他也毫不往心里去。

作为全村唯一的熊猫血,他挺身而出,为雇主免费献血。

雇主有需要,他就随时到,即便雇主对他和妻子是那么嫌弃。

他将动物们看成自己的家人,会在盖房子时小心地将燕子窝重新磊起。

他会在别人推倒房屋时,鼓励幼燕飞出来,避免被伤到。

他会因为担心驴而牵着它步行,从不坐上车,唯一一次还是因为担心车头太轻,把驴翘起来,他才坐在车上,压住车头。

他会说一码归一码,记清每一笔欠下的账,自己许下的诺言,在自尽前一一还清。

面对兄弟和收粮商的欺诈,他也毫无怨言,从来不多说什么,永远自己吃亏。

就像曹贵英说的,马有铁是个好人。

...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为何好人总是恶报?

就是这么一个人,自己盖房子,自己耕地收粮,自给自足,老实本分的农民,却在房子盖好后,要面对妻子死亡等一系列的事情。

哪怕他死后,也被侄子一家利用,骗取政府,只为了住进专门为特困户申请的房子。

这份善良,太过纯粹。

这个故事,也让我对“做一个好人”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

03 善的太善,恶的太恶

马有铁的善良,是过于纯粹的善。

而对比之下,偌大一个村,所有的村民竟都是恶的。

亲兄弟老三一边嫌弃马有铁,一边又压榨着他的最后的利用价值;

有着小电视一家的恶语;

马有铁为之无偿献血的雇主;

坐在桥头看热闹的村民们;

只为了住进楼房,拿到1万五的侄子……

我竟然没有看到一个有些善良的村民。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村人确实有恶的,有毫不关己的,但大部分还是存在些良知,在自己的范围内,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的。

并非全是冰冷的,面目可憎的。

可能是为了对比出来马有铁的善,可能是为了凸显出马有铁和曹贵英的悲惨,写所有人的恶,唯一人的善,这种对比,太过极端。

这让我看完内心十分矛盾。

...

结语

影片结束,最后一行小字引人注意:

“2011年冬,老四马有铁在政府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乔迁新居,过上的新生活。”

何其讽刺!

马有铁生在黄土地,死于黄土地。

幸福在新屋子里,结局也在新屋子里。

最后新屋倒塌,印着花纹的两人,也隐于尘烟,归于黄土。

让我不禁想起曹雪芹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恍如大梦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