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韦尔——拯救者
珍妮特·维纳——毁灭者
亚伦——变形者
肖内斯——权力者
神父——堕落者
我会从创作者的文本层面解读这部豆瓣评分8.5的秘密。如果你没看懂,请多看几遍,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论点,欢迎评论区一起探讨!

《一级恐惧》——片名解读
人最大的恐惧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Primal Fear翻译过来是原始恐惧,也就是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进一步延伸可以理解为因为无所不知而导致无知的恐惧。原始恐惧带有毁灭和希望破灭的延伸涵义。放在故事里马丁·维尔自以为做了好事,承担了救赎主的角色,可是在结局,工作的敏感让他发现了亚伦的破绽,原来亚伦一直在表演,我们以为我们了解了一个人,其实我们根本不了解,甚至我们都无法完全了解自己。

罪行与罪性
罪行:因控制不住行为导致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动,致他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简单理解就是种种不道德的行为,在片中具体指向神父强迫亚伦进行性犯罪,导致亚伦“性虐待”杀死了神父。
罪性:人类与生俱来的道德缺陷,如自私,贪婪,嫉妒,愤怒,报复、淫乱、撒谎等等,天主教里的七宗罪指的就是罪性。是无法靠意志消除的带有先天性的道德弱点。片中具体指向亚伦对所有角色和观众撒了一个弥天大谎,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脱罪而行的。

审判:
故事是个法庭悬疑片,故事着重描写亚伦究竟有没有罪,如何定罪,最后判定的结果如何。人一旦犯了罪,必定会面临审判,审判的角色让位给了大法官和观众。只要是审判就总有公平和不公平的声音出现,因为是人就有犯错之时。更何况人所判定的公平和公义难道就真的公平吗?自古冤假错案从来没有间断过,人既然承担了审判者的角色就必然面临律法带给罪人惩罚性的后果,法律的重要义务是给犯罪之人施以惩罚,法律无法让罪人得到拯救,而道德 同样无法承担起救赎的责任。片中的大律师马丁是个很好地例子,他想要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经验帮助亚伦脱罪,拯救这个看似无害且无辜可怜的年轻孩子,但是最后他被这个自己一心要拯救的人戏耍了。
律法可以审判罪行,但无法审判罪性,罪性人人都有,天天在犯,可真正能消除二者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法律无法拯救人,道德无法拯救人,那人类的出路在哪?(答案后续揭晓)

人性:
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人类超越万物生灵的灵魂属性,属于超我范畴。人性向善,片中的代表是大律师马丁,坚信人性善,从而让任何拥有自由主义身份的公民享有法律带给他们的辩护权力,
性恶论:人类天生带有的动物本能属性,生而为人的本我范畴。具体指向了人性贪婪和堕落。
代表至高道德之上的神父,和权钱交易、虚伪堂皇的前州检察长肖内斯。
最极致、最颠覆、最不可测的是所有人认为无辜者的亚伦,竟然比任何人都诡诈,他的天才表演骗过了所有人,甚至一心想成为救赎主的马丁,撒旦诱惑夏娃堕落也是用了欺骗的手段,从此人类被上帝赶出伊甸园,永远在失落中品尝失去天堂的痛苦。
人性不可考验,也不可随意测度人性,因为靠着肉体,意志永远无法战胜肉体的堕落和灵魂的软弱,因为一旦涉及死亡,人的恐惧之心,为了摆脱死亡的恐惧,人的罪性就会显露,撒谎、欺骗、隐瞒、作假见证、亵渎、复仇、嫉妒······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无人识透。亚伦非常好的为我们验证了这一点。

故事的三重层次
第一层——故事层面:
全片129分钟充满了悬念,副线故事的障眼法,扰乱视听,让故事真真假假,无法分辨。本以为马丁帮助弱者亚伦战胜了社会精英,取得了平民胜利,马丁也成为了中产阶级英雄,但意外是亚伦在130分钟时间里都在演戏,完全是为了脱罪表演出来的荒诞剧,马丁整个被耍了。
关于故事层面我就不多剧透,大家都能看懂。
第二层——价值层面:
律法被颠覆,真正有罪的得到宽恕,没有遭受严厉审判,主角价值观崩塌。故事寓言的效果在最后的结局大反转显现出来。
杀死法律:法律已经失效,法律审判一个罪人,最后法律竟然放走了罪人。
亚伦用自己自导自演出来的荒诞剧,将国家法律玩弄鼓掌之中,法律反而起了帮凶的作用,法律似乎不再起到它本应尽到的责任和惩罚效果。
杀死道义:马丁承担了道义救赎者的角色,可是他一心苦苦追求的救赎最后确实一场空,被一个极善于表演的恶人捉弄了。体现了人生的荒诞和世界的虚无,一切到头来都没有意义。
杀死父权——反抗父权的霸权和淫威。俄狄浦斯情节的真实再现,亚伦口口声声说神父就像个父亲,是个好人,但他竟然杀死了这个口中的“好人”,完成了弑父情节。
杀死神权——上帝已死,无能能救。
上帝已经不存在这个世界,上帝的代言人神父也已经跟世界勾结,随从肉体一起堕落。如果连神父这种宗教领袖都无法令人相信,我们还能信什么?亚伦只有相信自己,自己才是神,他要自己编排一出戏,将上帝拉下神坛,把自己打造成神,结果他真的成功了。
亚伦最后对马丁说的一套成功话,不就是验证自己才是神的最好见证吗?他从不相信爱能救赎,他相信爱能伤人,这套信仰完全是反社会,反人性,反宗教的撒旦观点。但是亚伦胜利了,他戴着胜利的冠冕嘲弄着失落的马丁,他打造的自我神话颠覆了观众的信仰:如果爱能伤人,我们还能信什么?
第三层——哲学层面:
马丁发现自己千辛万苦要拯救的无辜男孩竟然是个谎话连篇的大骗子,用自己的弱小和装可怜骗过了这个身经百战的专业律师,主角掉进了虚无主义的深渊。整个故事完全是个陷阱和骗局,导演揭露了人性的虚伪和诡诈。人为了达到脱罪的目的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连自己的救赎主都被骗了,一切都毫无意义,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我想导演之所以设置这样的结局 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反转而反转,还有更高层次的考量就是在美国这个自由主义至上的国家,有着完善的陪审团制度,保护人权,保护民主法治。但是在这个自由主义的伟大国家,出现这种犯罪又能脱罪的高智商邪恶分子(想起了《七宗罪》的结局,同样掉进了虚无主义),那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导演的表达:
律法无法救人(法律宽恕了有罪的亚伦,反而丧失了社会公义);
神父也无法救人(神父是个假冒伪善和道貌岸然的变态狂);
上帝也无法救人,因为上帝已死(上帝的代理人神父被杀),;
在崇拜自由主义,个人至上主义的美国,最终的结局都是希望和救赎的幻灭,一切都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救赎主,没有善人,每个人都带着贪婪和恐惧的本相:贪图名利的马丁,贪图权力的珍妮特,恐惧腐败丑闻的前州检察长肖内斯,性变态的神父以及诡诈的亚伦,故事里没有一个完人,即便是主角想要成为一个救赎主,让自己成为道义上的至圣者,想用自己的爱去救赎失落者,最后也因为看到真相让自己的信仰崩塌,他信奉的那套人性善论从象牙塔掉进泥潭。所以导演给出的世界本相就是这是个邪恶和堕落的世界,没有一个完全的善人,每个看似道义的角色都不免落入虚无陷阱,最后都会卷入虚无的漩涡。很多时候我们盲目追求的东西,到头来竟是一场空。
那问题来了,既然如此,我们人类该去向何方?人生既然荒谬且世界虚空,那人存在于世的意义在哪里?这的确是个问题,导演也在故事中提出了问题,如果你只看到了前两层,希望你能多思考一下,为何导演会设置这样一个结局?
在这里,我给出我个人的答案:历史终结于人想成为神,未来人类的毁灭与否取决于人类的良知。
总结:美国电影好看就在于,
一是满足感官体验的快感和爽感,这是商业类型片具有的商业属性,
二是警戒和启示,不是教条主义的说教,而是给以一个结果,观众自行去评判。
三是只负责提出问题,不负责给答案。故事里永远都是人类终极意义的哲思,这是好莱坞创作者们的高明之处,的确需要我们好好学习。
原创影评!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希望我们都能够在电影中找到知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