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老马翻车在前,这次对雷导调低了预期(近三年最期待的电影啊),但还是被狠狠雷到了。如果说《花月杀手》是平庸的裹脚布,那么《拿破仑》有种弄巧成拙的恶意,让披在凯旋门上的宣传海报像一坨扣在法国和历史头上的屎。

作为非原教旨主义拿粉,我不介意改编史实或强调人格某一方面,毕竟电影是演义,但成立与否是另一回事。雷导的《角斗士》和《天国王朝》都有幅度不小的改动,至少借着历史的壳完成了西式价值观叙事。而《拿破仑》的魔改基于非常刻板的理解——暴戾的希特勒、猥琐的舔狗、神经质的小丑,并以讥讽的口吻呈现得非常拧巴。

讽刺喜剧未尝不能另辟蹊径,但比起《斯大林之死》的圆滑和彻底,雷导显然没在喜剧和正剧间做好平衡,对拿破仑阴暗面的扭曲和夸大与对他军事政治才能及人格魅力的忽视在互相打脸,极尽戏谑之余无力解释这样一个窝囊的小人物是如何爬到高位的——不光因,缺乏层次的细碎叙事也没画好命运轨迹的果,拿破仑似乎莫名其妙就戴上了皇冠,民法典更是直接略过。也许四小时的导剪版能填补表层的叙事漏洞,但深深根植的盎撒式的傲慢与偏见我看是改不了了……

以拿破仑和约瑟芬的感情为轴也未尝不能另辟蹊径,但比起《魅影缝匠》浪漫又病态的虐恋关系,本片的改编已经离谱到拿破仑两次回国的重要抉择竟出于对“妻子不忠”的愤懑,雄才伟略和历史洪流统统让位于精虫上脑……华金和凡妮莎的表演很出色,但缺乏化学反应,无法让这段情感线索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本片真正着墨的有三场战役,都很能体现作者态度:土伦战役(一炮而红下的青涩懦弱)、奥斯特里茨会战(冷血杀戮盖过军事谋略)、滑铁卢战役(荣光不再的手下败将)。尽管对简化了真实战况,但大场面调度和节奏把握还能体现雷导的水准,观赏性有一定保障。

作为“继库布里克后最杰出的视觉大师”和他的迷弟,雷导本来有机会继承库布里克的遗志,完成他“the greatest movie never made”的,但现在看来只是“本来”了。昨晚读了库布里克的剧本,发现情节选取、台词处理甚至蒙太奇都有非常多的相似,很难不怀疑编导都看过这一版本。库布里克对拿破仑的理解非常全面,这是基于他在整整两年间阅读数百本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巨大心血,为了实现客观的历史厚重感,剧本至少三分之一都在用今已不屑的旁白,不少精辟对白也取自史料,原计划分为两部三个小时的史诗,现在只剩148页的拍摄剧本和上万卡片的资料库。相比之下,雷导的版本颇有“哗众取宠”的粗浅之感,库布里克现成的充实感情线也给老雷拍成了难以信服的奇情史,让人深感惋惜,为雷德利·斯科特的失望之作惋惜,更为库布里克未拍成的巨作惋惜,也为其他巨匠的未竟之志惋惜:

奥逊·威尔斯的《黑暗之心》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莱昂内的《列宁格勒900天》

胡金铨的《华工血泪史》

杨德昌的《追风》

今敏的《造梦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