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说到抗美援朝时,就是志愿军伟大,以落后武器打败世界最先进的军队。特别是空军,中国空军非常厉害,厉害到据说是美国空军参谋长惊呼而出:中国一夜之间就成为空军强国。原话好像如此,很小很小的我,当时那个自豪啊。
可是长大了,书看得多了,迷上了军事,就发现这不“科学”啊,50年代,再先进的枪,再先进的炮,学几天也就会用了,练上几个月,也就算合格了,问题是空军,那可是完全的技术性军种,一个合格的飞行员,没有几年的培养,是根本不可能的,大家都知道,日本空军到了二战后期,没有时间培养飞行员了,就只能当神风用,而中国空军却能在一夜中成为“空军强国”,这实在是“不科学”。
当然,再长大了一点,读了更多的书,我才知道,抗美援朝中的空战,主力是真正的空军强国苏联空军,中国空军虽然出现了几个英雄飞行员,但整体上仍然非常非常弱小。张积慧可以打落美国王牌飞行员,蒋道平可以打落美国王牌飞行员,但是,你要说中国空军一个中队都是张积慧,都是蒋道平,一个中国空军中队能打败一个美国王牌飞行员中队,那就太扯了。
同理,志愿军出一个张桃芳是英雄,但说志愿军半个班(一开始就被打残了),能对抗美军专门组建的狙击班,那就太扯。
当然,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扯,不是问题,是不是史实也不是问题,有没有原型也不是问题,科幻,魔幻,奇幻,都是虚拟的,都是“扯”出次元去了,就是现实题材的军事作品,很多也很“扯”,比如“拯救大兵雷恩”,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一出,美军也没有用七个人救一个人的记述,但是,谁都要说,那片就是“扯”出道道来了,拍得真实,看得真实,场面真实,人物真实,情感真实,最重要的是,把这些串联起来的逻辑真实。
你可以有一个很“扯”的设定,或要达到一个很“扯”的目标,那么,你就要给出合乎真实的逻辑链条。
而《狙击手》就完全没有做到“扯”出逻辑来。
双方实力:
美军是专门的精英狙击班,志愿军是王牌狙击手带的普通班,
美军是装备有瞄准镜的专用狙击步枪,志愿军用的是普通步枪,
战场是美军设置的的陷阱,志愿军是被引诱到陷阱的,
战斗一开始,志愿军方面就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美军方面一人未失,
可见,美军占有一切的优势,志愿军方面,几乎处于全面的劣势,
战斗目标:
美军是要活捉志愿军王牌狙击手(这个设定完全没有军事逻辑,没有任何军事领导,会想要活捉敌方的狙击手,编剧和导演完全不理解什么是“狙击手”),
志愿军是要救回被伏击的侦察员。
战斗计划:
美军7个精英狙击手,在预置的伏击战场,全部窝在一个方向,(张导,你见过只挖一面的陷阱吗,真是要笑哭了,一个狙击手,可以单挑一个连好吗,把7个狙击手放在一个战壕里,这不叫陷阱,这叫送人头)
志愿军方面,侦察员被伏击,派一个班去救人。(班长明知道被伏击,作为王牌狙击手,也不先好好观察周边情况,散开警戒,提防埋伏,到了就直接救人,造成4人伤亡,班组被打残。
(而美军7名精英狙击手,为什么会只打死3个人呢,在影片开头,5班都知道同时开枪,分打不同敌人,美军的精英狙击手,7人却只打死3人,这是说美军精英狙击手不如我军普通士兵吗)
战斗过程,就不想说了,反正是这样的,张导对于狙击的认识水准,大概只到“狙击精英”新手级,以为准星瞄上了就能打到,什么标尺,什么风速,武器的精密度,都是不需要考虑的,眼到手就到,开枪就爆头。
总的来说吧,这电影,还是很好看的,如果我还是很小很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