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改编自藤本树同名漫画,彼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靠《炎拳》和《电锯人》连载漫画名声大噪的鬼才漫画家的又一力作居然一改风格,做起了青春短篇,并且在小篇幅里积攒了大量的情绪。
上海电影节上《蓦然回首》以绝对新片,藤本树原著等一众光环加持下,成为了本届电影节最热门的展映影片之一,最终它也没有让慕名而来的影迷和漫迷们失望,因为它做到了绝对地终于原著并且相当细腻。
感谢上海电影节加场让我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佳作
《蓦然回首》英文名为Look Back,Back既可以译为“过去的”也可以译为“背部”,不仅是作品当中最重要的元素,其实也暗含了故事两位主人公各自的视角。藤野来说是Look Back的故事是一个她失去重要之人之后的懊悔与回顾,是一个“回头看”的故事。而对于京本来说Look Back则是一个“看背影”的故事,看藤野背影的故事。
漫画家工作时以面示画,以背示人,《蓦然回首》便是抓住了这个特性并以此作为核心线索展开叙事。在这部作品中大量出现藤野作画时的背影,这些背影对于藤野来说是自己努力和前进的标志,而对于京本来说,藤野的背影是自己的梦想的标志,是自己想要追赶的目标。她们二人之间的位置暗自有了前后位置,无论是京本初见藤野时鼓起勇气追上去,让她把签名签在自己背后,还是藤野在大雪地拉着京本去看漫画,又或者是藤野牵着她的手和她一起逛街过马路,藤野留给她的总是一个背影,她为之奋斗的背影,梦想的背影。
梦想之于一个孩童来说是多么虚无缥缈的命题,儿时老师和家长们经常问我们自己将来长大后打算做什么,但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显得有些宏大的命题,小孩子又怎么可能明确自己?想必我们大多数人儿时都以为那时自己随口提及的职业是自己有梦的体现吧,但事实上,很多时候爱好与梦想之间很多时候差的就是一个鼓励。
藤野对于画漫画这件事就是如此,起初她画漫画是因为这是她出头的工具,同学和老师会因此称赞她,逐渐成为她的爱好与习惯。但当京本出现后,她的作画被碾压,她的努力也并非为了梦想,而是因为想要夺回自己的风头。真正让她把爱好化为梦想的是京本的崇拜,是一声声的“藤野老师”,有了由衷的支持者,她才开始停止小打小闹,向漫画作品前进,向漫画家前进。
奔放的藤野似一颗野蛮生长的野草,她有着无数有趣的灵感以及没有专门学习过绘画的野路子画功。内敛心细的京本则更像是一朵温室中盛开的鲜花,她的画功细腻但常年闭门在家的她没有创作故事的能力。她们合二为一所拥有的正是一个优秀漫画家必备的素质,而藤野与京本两人的名字自然也就是藤本的拆分,所以这部作品自然而然带有藤野树自我回顾的性质,是藤野树本人的一次Look Back
藤野树本人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影迷,他在自己的作品也多次出现过对于影视作品的致敬和梗。
在《蓦然回首》的原著漫画当中,他作画的分镜就非常有镜头语言和剪辑思维。因此有着本就十分优秀的原作作为打底,影视化只需要按照藤本树的原作进行还原即可。
押山清高导演也确实是这样做的,电影版的《蓦然回首》几乎是完全复刻了原版的漫画,没有任何新增的故事事件,分镜也大部分照搬了漫画。这使得原作漫画中简单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得以保留,并没有因为影视化改编而变得臃肿,将原作当中的漫画作品也同样进行了简短的动画还原(藤野的四格漫画),使得趣味性更进一步。
《蓦然回首》的原作是标准的短篇漫画,篇幅非常合理,可到了影视化的改编,58分钟的片长还真不多见。但好在押山清高没有对原作的故事情节作出任何的增减,因为本片的核心驱动实际上来源于情感而非事件,在原作本就饱满的情绪之上增添故事情节可能会消耗原有的情绪,删减又会使得情绪没法到达应有的峰值。
原作漫画当中的情绪在影视化的改编以及配乐的加持下更近了一步,情绪峰值更高,更加令人动容。可以说《蓦然回首》的电影改编保留了原作最精华的部分,同时情感更加丰富了,无论是路人还是原作的粉丝都能从中收获感动。
影片的最后,蓦然回首的藤野不见了身后的京本,只剩下墙上挂着的她曾第一次见面给京本签名的衣服,那一衣服好似京本的背影,使她想起了自己曾经向京本说过自己画漫画时并不会感到快乐。
“那么,藤野,为什么还要画呢?”
因为有一个能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持你的人是多么幸运,多么令人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