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现《鱿鱼游戏2》都已经上映,而大逃杀模式的开创者《大逃杀》到现在也尚未接触,索性趁着还有精力和时间,赶紧寻来一看。电影从刚开始就铺垫了青年们什么都不干浪费青春的前提,而随后部队的出现也在欢乐的毕业旅行氛围中注入了一丝不安,从此便开始了大逃杀的故事。
故事剧情也不在此赘述,电影中学生们在面对着生存威胁时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弱点都是电影值得称道的地方,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背弃朋友,有人选择互帮互助,也有人选择屠净一切,这都是生存威胁下所展现的人性。倘若仅仅展现这些也并不足以让《大逃杀》影史留名,毕竟文学巨著《蝇王》在前,荒岛生存下的人性故事也没那么罕见,当电影中北野说的“竞争淘汰,然后成长为大人”,以及某个学生说的“活下去,然后考上大学”等一系列台词不留意的透露出了导演真实的想法。这不由的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北野身份是位老师?为什么主角团是中学生?为什么发生地是一座小岛?为什么有军队驻扎?而这一系列的问题不由的让我将这个淘沙场和残酷的学生淘汰制度联系起来,电影中学生们看似残酷的厮杀行为,在场外那些无硝烟的“战争”中也在上演着,学生的淘汰亦代表着被不同的考试,不同阶段所淘汰,在经过残酷的竞争后仅有少部分年轻人能够在这场生存斗争中存活下来。而桐山和雄和川田吾章两个角色颇有意思,作为“留级生”,从出生便含着金汤匙(有着强力的武器),而承受了枪击等伤害也并不致死,像极了现实生活中家境优渥的同学,虽然并不一定那么努力,但家庭的容错允许他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生存空间,而这场竞争本就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在氛围塑造上,导演应用了大量的进行曲如:《拉德斯基进行曲》等在学校中经常出现的配乐,将观众带入到了学校之中,同样也加强了魔幻剧情和现实学校的联系,大量的血浆和突然的暴毙,也让电影具备了一丝惊悚电影的氛围。电影逃杀模式无疑是具备开创性的,除此以外,从电影进入到br法介绍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出介绍视频和脖子上的爆炸装置一定程度上被温子仁导演的《电锯惊魂》所借鉴,而这也是电影优秀的体现。
个人评分:8.42分,优秀的逃杀开创者,看似逃杀,实际是对社会制度一场暴戾的控诉。
一场对于社会制度的暴戾的控诉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梦境,回忆,现实
电影开始于拥挤的公路上,车堵的水泄不通,而男人基于从这辆汽车中脱困,想要脱离原本的轨迹,可两边拥挤的车内连门都无法打开,一辆辆满载人群的车辆中,一双双眼镜冷眼旁观着男人的徒劳无功。随着男人脱困而出,男人似乎获得了自由,可一根绳子将男 ...
好莱坞电影集大成者
久闻《美国往事》的大名,好莱坞的评价体系中本片是电影排名前10位的常客,可近4个小时的容量不由得让人望而却步,近期久违空闲,终于铁下心来一睹为快,总体观影过程非常愉快,时光飞逝竟不觉冗长,电影内容饱满,技法也丰富,可谓是好莱坞电影的 ...
德州巴黎
德州和巴黎两个本无关联的地域如何能够联系到一起,当男人出现的第一幕就展现了这种冲突感,满身灰尘但又穿着体面的西装打着领带,男人一言不发,即是联系到了他的兄弟,才从兄弟口中知道男人叫柴维,已经失踪四年了。直到男人第一句话出口便是:“巴 ...
焦土之城
电影从开始的平移镜头就能看出维伦纽瓦的一些风格特征,相似的镜头在《边境杀手》,《沙丘2》都有展现,似乎是维伦纽瓦较为喜欢的一种开场方式,电影从一帮孩子开始,却在标题之后突然转到了一位母亲的死讯。而维伦纽瓦似乎也很钟意这种抽丝剥茧,一 ...
"同权同责"的方形
去年期待了一个春节档的《红毯先生》最终在流媒体上映后,马不停蹄的看了下,但效果却乏善可陈,近日在搜索电影时正好看到了《红毯先生》的原作《方形》,于是便找来一看。初看电影时还不曾看导演便是鲁本.奥斯特伦德,但电影一开始便给我一种《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