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女主角“南溪”一次偶然的际遇,邂逅了一名戏剧导演,从此开启了对自我,对人生的探寻之旅。

导演通过“戏中戏”的形式,让那些女主无法表达的,困于其中的情感和对人生的困惑,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和演出中,得以释放。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成长,影片中每一个角色都各自拥有一条成长线,随着剧情的推进彼此交错影响。其中有一条支线特别有意思,即男主与老同学“染”(酒吧超短发女生)这对友情cp关于艺术哲学的探讨,让我,一名从事摄影工作快二十年的艺术工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个人认为“老同学”是整部电影中最有人格魅力的一个角色,也是全片的“文眼”所在。与其他角色相比,她属于“自我意识”极强的一个人,他不依附于任何外部的关系,相较于看上去那么“自我”却无比在意“外界声音”的男主,她更注重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求索。染与男主之间的对话,随着剧情逐渐推进,交锋不断升级,引出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本片导演对艺术的本质与意义的一种哲学式的探讨。

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来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当一个创作者意识到自己“演什么都是那么回事。”“在角色的外壳下,重复着自己。”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这名艺术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并没有那么的“艺术”,对于染来说,相当于从根本上否定了她作为一名演员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这里,染说出了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惊心动魄的那句话。

“我们没有创造艺术,我们只是逃向了艺术。”

我一直以为是摄影选择了我,并拯救了我,把我从无聊的朝九晚五拯救了出来,从一名汇报机器中解救了出来。是摄影收留了我不甘寂寞的灵魂。

而如今,我已经从事摄影工作长达二十年之久,再次回想过去按下的每一次快门,其实拯救自己的,不是那些被拍出来的影像,而是那个二十年前勇敢辞职重选人生的自己,是那个会一次次为了拍到一张好照片,而勇敢冒险迈出每一步的自己,如同剧中的女主和染一样。

影片中男主问:“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情感,哪个更给人力量?”

这也是我在不断询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艺术和生活哪个更重要?不论是影片还是生活,都给了我相同的答案。男主是一个把自己困在舞台、困在艺术里的人,他让南溪去真实地感受舞台上发生的一切,而自己却逃避生活中最真切的情感。印证了染对他说的那句话“艺术是我们的避风港,也有可能是囚禁我们的岛屿”。

艺术高于生活吗?诚然,艺术可以促进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世界的理解,但生活本身,才是滋养艺术生发的土壤。

很难想象一位90后男性导演的处女作,把影片里的每一位女性角色都拍的很好。

我很欣赏这部影片,没有强行煽情,只是平淡的讲述、诚挚的探讨,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颗坦诚的心,真心希望导演下一部能够更好。4.5/5,期待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