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排在真实越战中属于深入敌后的游击部队,经常在北越甚至柬埔寨作战。越战电影之所以这么反战这么独特,就是因为越战对美国社会影响太深远了。美军远离本土跑到越南去帮南越打北越,很多人认为是错误荒谬的,士兵们没有信仰,不知道为何而战,加上70年代电视媒体的出现,让很多人看到了战争的真实的残酷面貌,激起了本能的反战情绪,再加上媒体记者的宣传等等。导致很多本应该被当成英雄对待和宣传的军人,在国内被认为是“妇儿杀手”和战争犯。这是何等撕裂,这样的思想动员和后方舆论怎么可能打的赢战争。政府政策受限制,军人没有信仰。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美军行径如此不堪。
这就让我想起了朝鲜战争,仔细想想其实我国当时不也是刚建国就跑到朝鲜本土去和美国打——非本土作战,和美国没有直接矛盾。这不和越战差不多吗?你以为很好打吗?看战损比就知道了,是靠人肉堆起来的。上甘岭战役打完山都被炸没了,真实情况有多惨烈可想而知。那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而且是帮别人在别国打的情况下,我们还能打赢。为什么呢,无他,因为有信仰。政府有强大号召力动员力,全国上下一条心,而且还有gc主义理想支持。“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直到完全胜利为止!”我不信美国要是有这么团结和信仰会打输。越共可以人肉炸弹炸指挥部,你美军敢吗?
事实上,美国打越战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是完全正确的,不光要打,要狠狠地和“红色阵营”打。事实上也就是越战的失败直接导致和苏联对抗处于劣势,直接失去了东南亚阵营支持,国际声誉大大受损,甚至日本,韩国,台湾对美国的态度都暧昧了起来。可见损失是惨重的。那么美国政府态度如何?从那几任总统就可以看出来,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肯尼迪正式介入越战,林登约翰逊不断扩大战争规模,甚至尼克松一边承诺结束越战一边为了增加谈判筹码还继续扩大战争多次下令轰炸柬埔寨境内。民众是反战的,政府是主战的。社会极其撕裂,民运此起彼伏,政治严重动荡。政府也不得不做出让步。也就是从这之后,美政府加强了对媒体舆论的控制。
电影中有很多黑人。现实中也正是因为越战中大量的黑人参加战争并阵亡,为美国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黑人的社会地位才得到了提高,后面诞生了以马丁路易德金为首的等一系列平权运动,黑人才由此走上正轨。电影中的黑人几乎都是老兵油条,纯来挣“公分”一样,没有信仰一打就跑。因为在这之前黑人都没地位,没文化社会底层,很多参军就是为了镀金谋出路。经此一战,黑人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从此真正站了起来。
野战排及对越战的思考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武士的一分,及武士三部曲对比
武士三部曲都大差不差,各有缺陷和亮点。这个是最后一部,也是“武士”成分最少的一部,出去最后的决斗可以当成古代家庭伦理片了。剧情很简单,女主的戏份是三部里面最多的甚至构成了情节的转折部分。除去试毒导致失明,后面木村的每一次转折故事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