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的开头就是儿子听着母亲的录音带,母亲的话无非就两点,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和催他结婚生子,不过结婚生子是所有话中的重点。


这样的镜头,奠定本文就是关于这儿子结婚的事,也是个导火索,引发儿子假结婚的闹剧。

...

《喜宴》的主人公就是那个儿子,名字叫伟同。伟同是一个同性恋。


在美国,有关于同性恋的法律,同性恋是受法律的保护,同性恋也不会遮遮掩掩的,他们会一起生活,一起旅游,有很亲昵的肢体接触。


而在中国,同性恋是没有法律保护的,在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中,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正常的婚姻关系,所谓的夫妻关系也就是由一男一女组成的关系。人们的主流取向是异性恋,对于同性恋采取反对的态度。


人们把同性恋视为畸形的病态,同性恋者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性取向而伪装成异性恋者。 同性恋这种边缘文化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土壤中是不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

...

伟同有一个房客,是个中国人,是个女的,叫薇薇。


她幻想着能嫁给美国人,能拿到绿卡,定居在美国,她也是个画家,希望在美国能有所作为,但这些似乎是很难的。


薇薇欠了房租,伟同去催她,她会用她的画来抵房租,并没有赶她走。


伟同的爱人是美国人,叫赛门,他看见伟同为父母的催婚感到烦恼时,他提议可以与薇薇假结婚,各取所需。伟同被父母催得紧,便同意这种做法,薇薇也同意。



当伟同写信告知父母时,父母就要来美国参加他们的婚礼。


伟同应对他们的到来,将家里的照片全换了,将父亲的书法挂起来。在后面父亲来的时候,薇薇还对这幅画作出了评价,十分令父亲高兴。


母亲还带了很多东西给了薇薇。


父母是高兴的,但听到他们只是去领个证,证个婚,这是美国的礼仪,十分简单,他们的脸色就变了。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结婚就需要举办酒宴,请几十座,热热闹闹的,不然很没面子。伟同的父母在台湾收了很多彩礼,认为无法向他们交代。


然而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浪漫气息。


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常在教堂中:播放《婚礼进行曲》,牧师证婚,新人进行宣誓并交换戒指,同时唱诗班吟唱圣歌祷告祝福,新郎新娘举行晚宴或者去度蜜月。


相比之下,西方人的婚礼比较简单,重纯洁的爱情而轻繁琐的仪式。

...

伟同盼着父母在自己证婚后回到台湾。


哪知在外面吃晚饭的时候,遇见父亲的部下,那部下也是这家饭店的老板,也许伟同父亲那辈人的思想是差不多的,当知道伟同办了一场稀里糊涂的婚礼时,便提议要为伟同办酒宴,伟同的父母顿时喜笑颜开。



老板说的话十分有意思,说:“你看,一说办喜酒师长就笑了,是不是?大少爷,我不是给你办,我是给师长办,师长吃了人家几十年的喜酒,就是送礼就送了几百回,现在好不容易熬到自己儿子结婚了,你要说个不字的话,就是不孝。”


老板是真的懂师长的心思,说出师长的心声,师长一直在笑,还用“孝”来教育伟同。


中国人从古至今很讲究“孝”,中国的“孝”似乎儿女们一切都要顺从父母,中国父母会过度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不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十分依靠孩子,这是用“孝”字绑架儿女。


美国的“孝”是儿女们常常回去看她们,与他们聊天,相处得很轻松,在父母不能自理时,愿意照顾他们,美国老人也是很独立的,不会干预孩子们的生活,尊重孩子。

...

在这喜宴上,有很多地方是令我震惊的。掀新娘的裙子,众多男的亲新娘的脸,闹婚房,还看着他们在被窝里脱掉衣服,感觉是不可理喻的。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是很保守的,李安在电影中演了个酒宴中的一个吃客,他跟美国人的对话或许就揭露了原因。


美国人说:“天啦,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温柔沉默的数学天才…”


李安说:“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其实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时候没什么性压抑,甚至汉唐中国人的性观念也都较开放,宋朝之后才变严格,人们的性受到抑制,所以需要释放。

...

因而在喜宴中做些事来释放自己,但这些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韦同和薇薇在酒精的刺激下,他们就同房了,而且还怀孕了。


当赛门知道后,他是非常生气的,认为伟同这是背叛他,当即就质问伟同和薇薇,他们当着伟同父母面前吵起来了。


因为他们讲的是英文,伟同母亲以为伟同是欠房租,而父亲却是要他们吃饭,并未劝架。


导演就在这里埋下了伏笔。


父亲能做出这种表现似乎是很奇怪的,但是其实并不奇怪。


因为父亲会英文,只是他们觉得父亲听不懂,而敢在父母面前吵架,父亲听得懂他们说的话,所以这时他很确定他的儿子是同性恋。


其实在前面也埋下伏笔,当伟同父母到来时,赛门送他们俩礼物,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媳妇送公公婆婆礼物,伟同的父亲的脸是阴沉着的,或许他已经猜到什么了。


当父亲中风进医院时,伟同没忍得住将真想告诉了母亲,但他们想继续瞒着父亲,但父亲其实什么都知道。


父亲单独请赛门去跑步,用英语与赛门交流,还将本该给媳妇的钱给了赛门,说出骗他们是为抱上孙子,此时还要求赛门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他们。


这时的父亲是接受赛门了,但父亲为什么能够接受赛门,接受同性恋,或许父亲以前遇到过其他的同性恋。


或许受儒家的中庸之道影响,待人处世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来维持表面的和谐。


其实中国人对于同性恋即使反对,绝大数人不可能会做出过激的反应就像文中的父母,外国反对同性恋的人能做出激烈的反应。


民众以各种形式反对同性恋的新闻屡见不鲜,如2013年法国十几万人反同性恋街头大游行。


古人的观念就是要生儿子才能传宗接代,还有俗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剧中的父母对于生孩子也是有执念的,当他们下机场的时候,薇薇在前面搬行李,伟同母亲就问父亲薇薇怎么样,父亲说:“好,能生能养。”


在他们眼中结婚肯定是要孩子的。还有一段伟同父亲对伟同说的话也能体现出传宗接代是很重要的,大致意思是高家子弟因战火流落四方,现在你能在海外开枝散叶延续高家香火实在是善莫大焉。


“绝嗣恐惧”是乡土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共同心理机制。中国人很重视传宗接代,但美国人思想开放,有些美国人终生无子,有些美国人生了好几个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会催婚。


当伟同母亲知道伟同是同性恋后,薇薇主动将伟同母亲送的东西还回去时,说羡慕薇薇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有能力,不要靠男人,勇于拼搏。


但是受传统思想较深,她还是要孙子,并没有支持薇薇,还劝说薇薇,认为对于女人,丈夫和孩子是最重要的;对薇薇是看得比较紧的,怕她去堕胎。



这里可以看出伟同母亲受到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哪怕认识到女性需要有能力,也可以自己拼搏。



但是心中仍信奉以前的那一套,而薇薇属于新时代的女性,敢于在美国拼搏,但现实似乎是残酷的,在美国呆了那么久,但理想的实现似乎是遥遥无期的,为了绿卡能随随便便与一个美国男子结婚。


美国女性由于从小受到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教育,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做任何事和做任何决定,是非常有主见的,在性格上是比较任性的,敢与冒险,不会为了家庭放弃事业。


中国女性在性格上更多是温顺的,更加注重家庭,就像文中的伟同的母亲。伟同的父母心中十分想抱孙子,但为什么要这样,他们也许也不明白。

就像伟同的父亲和赛门的对话。


赛门问:“为什么?”


伟同父亲说:“为了这个家啊!如果我不让他们骗我的话,我怎么能抱得了孙子?”


赛门说:“我不懂。”


伟同父亲说:“连我都不懂。”


是的他们也不懂,只是遵循传统思想,有孩子似乎就是对于整个家庭都是好的,延续他们的香火,但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知道一味的遵循。


薇薇还是预约到了医生,伟同送她去医院,但薇薇总是拖延时间,薇薇母性泛滥,想到孩子毕竟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最后薇薇决定不堕胎,要养这个孩子。


最后薇薇,伟同,赛门决定一起养这个孩子。最后的一个镜头,薇薇、伟同、赛门抱在一起。


伟同的父亲举起双手过安检,其实也象征着父亲的投降,默认了他们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