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提醒,有剧透,不过这个电影剧不剧透也没啥区别。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电影,那就是:一个女人,妄想通过学英语来扭转家庭地位。这个方式,就和这个民族妄想通过学英语来扭转国际地位一样好笑。

整部电影看完,就是给人一种不痛不痒的感觉,一个家庭里面,女主得不到丈夫和女儿的尊重,她以为是因为自己不会英语,错啦,你学会了英语,你的丈夫和女儿还会说,你不会物理,你不会化学,你不会计算机……最好笑的是,片尾女主用英语说了段家庭啊平等啊之类的演讲,丈夫和女儿就幡然醒悟了,简直不要太随意好吧。根本就没有抓住核心矛盾,他们嘲笑一个家庭妇女,就是因为在他们的骨子里,就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低,就是“生下来就是为了做甜奶球的”,就是既要家里四个人四样早餐伺候着还要遭嫌弃的好吧?学了个英语,家庭地位就扭转了,简直比随随便便就登上印度乐坛巅峰的《神秘巨星》还要随便。

我觉得导演和编剧能编出这样的剧情,把学英语当做女主解脱的武器,一方面在于,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意承认,首先要让女性经济独立,让女主真正凭借自己热爱的厨艺去做一个entrepreneur,才能真正解决女主当下的处境问题;另一方面,说的官方点,就是骨子里透出了一股子文化不自信,一种想要通过学英语、并且忘记和鄙视自己母语的方式脱亚入欧的天真。但这种方法怎么可能成功呢?导演和编剧把一种十分天真的想法映射到了电影之中,觉得印度人拽两句洋文,就能在地球这个大家庭和洋大人平起平坐了……那个英语班的印度程序员,他的同事还是会觉得他不过是个会搞程序的白痴罢了。

整部电影最搞笑的一个桥段是,一个黑人服务员鄙视女主,就因为女主不会英语……怎么说呢,祖上同为殖民地的二等公民,却有种五十步笑百步的优越感,不对,黑人那时候是白人的奴隶,连二等公民都算不上。难道那个黑人是因为学会了英语所以趾高气昂吗?不是,那是因为她是个美国人,而且美国黑人还搞了平权运动(结果还不彻底)好吧,所以啊,学英语救不了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