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即使是自己很不喜欢的设定,开了头就要好好看完的原则(就如读到了不喜欢的书一般),怀着学术探讨和文本细度的想法把并不感兴趣的内容看完了。因为这部日剧很难得的想要处理家庭主妇的婚姻地位以及财产关系这一非常重要的当代严肃话题。
先说下结论吧:在当下的社会结构下,结婚对于男性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而对于女性,依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结婚的意义有待分辨,如果从数量上看,更大程度上依旧是对女性的剥削。婚姻就是对女性的性别剥削。
而这部剧在剧情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以喜剧和浪漫爱情的面貌逐渐像公式推导一般推导出这一残酷的真相,推出这一在马克思时代就已经被完全阐明的真相。
当下的婚姻更本质的意义是一种对财产的再分配,而再分配则表示着再生产。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正是这部剧缓慢推出的最终概念。结尾落点在,夫妻二人共同经营这一家公司,且共同分担相对等量的家务。这可能是当今最好的夫妻关系解决办法,再重复一遍,解决方法就是如果女方是一个想挣钱的平等主义者,就必须与男性一样出去务工,且分别承担家务,这似乎是给出了家庭主妇的美好的未来出路。(而这一相对平等的角色分配事实上并未考虑到生育这一重要事件。)
1 爱情产生前
剧中在爱情产生前的雇主与雇员关系中,双方是劳动平等的主体,把家务市场化的方式承认了家庭主妇的工作。且女主拿到的是高于地区最低标准的工资,因为她对于最低标准工资是非常不屑的(后期的市场兼职事件反映了这一点),这是一个渴望以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报酬的有志向的女生。这种雇佣关系非常平等,且稳固。
2 爱情产生后
男主被裁员,为了节省开支,很自然地(划重点),很自然地想到要变更事实婚姻,让女友入籍。这种男性思维里再自然不过的东西,即既然我们有了爱情,那就可以甩开冰冷的雇佣关系,成为真正的夫妇,一同经营这个家。这部剧里拎出了这种思维里关键的一点,命名为“爱的剥削”。
共同经营,涉及到谁管钱的问题,按照法律,各自的婚后收入加起来平均分,如果一方是家庭主妇,男性思维里,我爱你,我把婚后收入都分你一半了,就不存在家务要继续支付劳务费的概念了。这在生活实践中,如果是女方管钱,男方完全上交工资卡,可能是实现了家务劳动的工资化。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爱”这一基础之上,一旦感情破裂、夫妻吵架,这种君子协定比合同脆弱得多,毕竟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而夫妻吵架或产生矛盾是一个概率为百分之百的事件。另外,婚前财产就是个人财产,房产证加了名字也没用,女性结婚所获得的只是暂时居住权。有可能在某次吵架中,男性冷漠地说出滚出我的房子,这样的话语,在各种案例中不是第一次见到了,节省了房租的同时获得的是未来的某一天被赶出去的可能性。若是双方一起还房贷的情况,这就引出了共同经营的这种情况,共同经营的狡猾性在第3板块中阐述。
因此爱这一东西的缥缈和不确定性,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为家务劳动的工资发放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3 消灭爱的剥削之不可能性
而为何我之前说婚姻在男性这里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注意是买卖。剧里的解决方式是,换一个思路,把婚姻看成是共同经营,关键就在于“换个思路”,这就意味着,事实是没有变的,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变了,这是非常狡猾的,就跟概念偷换一样。共同经营,狡猾在何处?男主依然没有给女主支付家务报酬,而是自己也参与了部分的家务劳动。结果就是女主在外面能挣到的钱少于之前做家务挣的钱。
在女主生产力比他更低的情况下,正是因为婚后共同财产这一概念,女性不得不对经营上心,即不会乱花钱,花自己的钱当然更心疼。这种狡猾性在于,把花老公的钱,在心理概念上,转变为了“花自己的钱”。所以在现实中的婚前,花男朋友的钱和花老公的钱是完全两种概念。由此促成了,我也要出去找份全职工作这样的理念。而做家务的工资和在外面靠自己能力能挣得的工资,到底差距是多少?起码没人能量化。
另说一句,花男友的钱,事实上也是一种爱的剥削。
但,一旦结婚,家庭主妇的女性必被套牢,如果认同自己做家务是应该获得报酬的,那么谁愿意大手大脚花掉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如果自己也有份全职工作,工资对半分,等于谁的钱还是谁的钱,也就等同于用自己挣的那部分钱,当然这是平等而理想的状态。如果男性的工资高于女性多倍,那付出的时间也必然多倍,家务自然由女性承担,而是否支付家务劳动这个问题又回到了第2板块里讨论的情况了。这就是我称之为“消灭爱的剥削”之不可能。
当然有男性的爱之剥削,就有女性的,比如婚后男性承包家庭家务,而这毕竟是社会的非主流。
那么到底怎么办呢?这里可以引入“家政工”作为变量。付钱让所有的家务给家政工干,男女只需要分别工作。或者双方愿意的话,男性愿意一个女性在家里什么也不做,就做美丽的妻子就行了,当然这也是基于“爱”这一种世间最容易变化的东西之上的。(注意,这里都还没有引入生育孩子这一个事件,默认没有小孩。)最后,这一个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必须基于财务富裕的家庭,能请得起全职的包揽每日家务的家庭,试问,能有多少?
4 进一步引入“生育”这一变量
先前的所有讨论基于男女平等,工作时间大致相同,且无额外事件的基础之上。若加入生育功能这一变量,情况就变得复杂很多。
这部剧里试图量化家务劳动的价值,而生育的价值如何量化?电影版的后续我还没看,据说是涉及到生孩子的剧情,他们要怎么继续分配各自的角色我也不得而知。
生育变量也正是当下社会结构的关键所在,男女性别分工之中,生育功能在母系社会时期成为最硬的通货。而在资本时代,却成为最劣势的功能。因为生育会妨碍资本再生产。
生育就意味着女性起码一两年时间的不能生产的损失,以及身体所付出的代价,这种身体代价恰恰是最难代偿的。生育的痛苦男性无论用什么手段也无法真实体会,那么如何计算此种身体上的代价?性别剥削也正来源于此,从而延展到整个社会结构带给女性的剥削。有个后代的好处从财产角度来说是可以延续财产,谁都不想把自己辛苦一辈子的钱给自己痛恨的碎嘴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吧?如果亲戚之间和和美美倒还好,如果是有点矛盾的,对方可是具有合法的财产继承权的。当然没有孩子的话,可以写遗嘱捐给慈善机构帮助他人。但是买卖的前提是基于私有财产的自私性,如果知道自己一辈子没有孩子且要捐献的话,此种奉献精神已经不在私有财产的经济人假设范围内了。不生小孩的情况也在这一板块的讨论范围之外了,也就不存在性别剥削了。
所以在加入了生育变量后,结婚对于男性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可以说不结婚的男性等同于亏损,而性别剥削也恰恰是维持目前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
最后注意买卖这个词。先前是在买卖的关系下讨论婚姻这一话题。那如果,换个思路,不把婚姻看成买卖,而看成崇高的爱的结晶呢?在崇高的、爱的奉献心理的作用下,往往不计较金钱上的得失。这里不做任何讨论。因为这部剧在纠结的就是金钱问题和妇女家务劳动报酬问题。剧里也基本上落点在家务劳动的金钱报酬上。
但我始终相信,真正的爱情是存在的,忠诚的、美好的爱情、不计较得失的爱情、始终想着为对方付出的爱情始终是存在的。但爱情不是婚姻,想要剔除金钱问题的爱情,那必然不是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