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还是高中拿小手机看的,当时迷迷糊糊就看完了。这次看发现好喜欢。

(两个人相处的段落也很有意思,M说或许俄狄浦斯做出的是诗人的选择,H接着说或许是欧律狄刻在他身后说“回头吧”,相同的思绪也正好对应了结尾两人的身份与选择/在篝火中的对视里眼中的欲望与用逐渐上升的歌声作为心声的渐强,和下一幕两人外出时H先一步躲进石头的背面然后只露出被面罩遮挡后的双眼,用目光让M靠近的意味/从原先的需要M刻意讲逗笑H到控制不住笑容而被说严肃一点,然后保持着严肃表情的M假装严肃的靠近观察,结果最后却是逐渐凑近吻上去的幼稚/两个人在最后一天的晚上躺在床上,不愿睡着生怕浪费一秒相处的时间,一边看一边嘴上说着“要是早些开始就好了,感觉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整部影片用看与被看的方式把主角间的“爱人与诗人”的悲剧问题和“时代与女性”的问题融合得非常精巧,从“你看到的是真实的我吗”到“这个世界看到的是真实的女性吗”。早在M坦白画家身份导致H顿悟注视的来源时其实就已经暗示了“看”的双向性,只不过到被H正式问出来之后才真正的摆到了观众面前。最初的凝视是偏于单向的,正如只有M对H的认知却从未听过她自己所说的信息,所以画出来的形象是不真实的没有生机的。当注视在彼此间形成之后,才看到了真正的“人”。(同时也恰好是席导所说的选用两位身高体型相等的演员而展现出的“对等”的感觉)而M能够偷画男性裸体却不能被看到也是单向的注视。(而最终M以父亲的署名才得以让画作被展出时才完成了“被看见”的过程)画像是M眼中的形象,但当要送给米兰人后这样“看”的主体性就被转移到了未来丈夫的身份中。所以第一次擦掉画像是画家能力被质疑的生气,第二次想要摧毁是因为身份的嫉妒与痛苦,而当两个人在床上M画彼此的肖像时,才真正有了属于两个人之间的对方的形象。

H敏捷地捕捉到M愤怒中有一部分源于自己没有反抗的现状感到更加的愤怒,但其实她的反叛性就展露在开篇的奔跑中,在让M直视女性堕胎之后又重新摆姿势让她把场景画下来的时候。让女性的真实被画下,然后被看见。

音乐也被视为刻画H内心悸动的作用而使用,弹琴时H对M的注视到合唱透过火光时双向的注视与最后交响乐时M对H的注视,而当最后镜头不断拉近,当H的特写逐渐放大,此刻正在注视着的人就成为了银幕前的观众。(或者说也像是席导对Adele的注视)

用爱欲之火燃烧掉虚假的模样,最后回头,直至悲剧的结果作为永恒之美在心底深深地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