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前后,清华大学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电影名“无问西东”就出自第三段歌词: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绍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汪先生在他的《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文章里记述了每段歌词的含义,对于第三段,他说:

此首再将东西文化赞叹一番。地有东西之分,文有竖横之别,然而好美、恶丑、好善恶恶,人之心理,大略相同。由此可见众生之本性同一,所不同者,风俗习惯上之差别耳。本性既同一,则彼此之文化,皆易交换灌输。而况乎文与行交修,德与言并重,东圣西圣,固有若合符节者哉?吾人一旦观其会通,且身负介绍之任,其有无穷之乐也。歌声至此,已觉要义搜尽,无可再说,只可用颂祷之词收束之。

可见,歌词的“无问西东”应该理解成“无论是西学还是东学”,或者理解成“不要囿于东西之辩”,追求立德立言是古今中外贯通的价值导向。汪先生希望校歌要强调东西学并重齐举的研究态度:

我国闭关之时,只用固有文化,已足自治;海通以后,外来文化,有胜我者,亦不能不并蓄兼采共炉而冶之。故仅守固有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者固非;而崇拜外来文化,以毁灭固有文化者,更无有是处也。本校之最大责任与目的,即是为本国及世界作此一件大事。而本校歌之‚元素‛,亦即为此大事,略示雏形。然则是歌含有深微之意,非寻常粗浅之歌所能比也。

电影化用歌词,将“无问西东”用作电影名,似乎呼应了电影中“清华”这一元素,但对于这四个字的理解,南辕北辙。看过电影的观众都很清楚,电影主创者把“无问西东”理解为“不要去顾及世俗的评议”,并且导演似乎生怕观众不理解,反复把电影的主题通过剧中台词明白地给出:

“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我当然可以理解导演的用心,她必须要用更贴近当今年轻人的个人道德价值观取代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作为电影的主题,前者细微所以亲切,后者宏大所以疏离。而且,倘若要把四代人近百年的故事用一条线贯穿,诉诸于个人情怀显然是比诉诸爱国主义更符合现代人的心里感知,也能更多地吸引目标观影人群。比如,在影片中陈鹏决定投身两弹工程的部分原因就是误以为自己的倾慕对象王敏佳心有他属。这种男女恋爱心理是当代城市青年更能引发共鸣的。

正因为对原歌词南辕北辙地理解,主创就必须面临一个关于电影要传达的核心主题的问题,无问西东,那么问什么呢?影片所说的“真心”究竟从何而来?心灵鸡汤式的follow your heart依然不能解答广大青年的困惑。

的确,我们关于“真”有太多的挂怀,“恪守本真”四个字,无论是来自儒家的个人道德修养完善,还是符合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都言之成理,但不可回避的是,这个“真”一定有源头,它肯定不是来自弱肉强食的动物性,也不是空中楼阁式的说教,“本真”需要每个年轻人的自我探索。

可惜的是,电影只在吴岭澜这个段落中表现了吴寻找本真的探索和迷茫过程,而对于其它三个人物,答案早就写好了,沈光耀在家族寄望和国家需求中选择后者,陈鹏选择救出王敏佳,张果果选择继续帮助贫困家庭,电影对此并未表现出人物做出选择前的艰难和探索,观众也没有和电影人物共同体验艰难选择的情感历程。

正因为如此,电影的煽情固然能够骗得观众的眼泪,却并不能带给观众真正的思考,空洞的说教也只是掩盖情节的偷懒。是,沈光耀、陈鹏两部分是拍得最好的两段,但也仅仅停留在把故事讲清楚的水平,它们的闪光处不是因为电影情节,而是因为现实本来就足够令人感动。电影的彩蛋就是让一系列民国风流人物有了名字,但观众不是因为电影感动,而是因为真实历史那些人物本来就如此闪耀。

总结来说,电影《无问西东》带给观众的“感动”并非来自电影本身,这就是它的失败之处。

影评人杨时旸就在他的影评中说:

从技术层面来讲,《无问西东》的问题似乎更多,比如故作暖融融的大面积铺排的配乐;比如贯穿始终的,很多时候与故事并不太搭的充满奇异恩典的唱词;比如,那个落后闭塞的村落中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村民,突然声部错落眼神灵动地唱起了歌谣……当然,还有那些公益广告一样的布光,以及黄晓明在假造的坟头前气愤质问时突兀的台词。

另一位清华校友的批评则更加直接:

对个别情节的眼泪与感动并无助于提升对影片整体格调的评价。须知,廉价的眼泪不足以支撑反思,简单的感动不足以召唤伟大。导演为清华精神设定的落脚点,仍然落进了想象的俗套之中,并不能够真正反映过去,也不足以深刻的启迪未来,或许如某些评论所说的那样,乃是一种妥协。反思必须锐利到眼泪不敢流出,感动必须深刻到精神不愿放弃,并且即使做到了这些,也只是对陈腐的一种破除而已。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过去时代中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其实质多半是暗夜中的流星闪光,虽然令百年后的观众印象深刻,但还不足以支撑起伟大时代的殿堂。倒反是我们这个平庸而喧闹的新世界,可能孕育着更加丰厚的土壤。想象终归只是想象而已,实践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