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微博上发过了,今天作者认证通过,想着豆瓣也应该发一下,毕竟这个剧跟这个网站可谓是缘分非浅????

《我的卡路里男孩》收官了,这对于我们编剧来说,真是一段百感交集的旅程。
在诸多现实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下,现在的小卡能有这样的呈现,我们作为编剧真的非常感恩。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青春校园剧,其实是可以承载更多东西的,不仅仅是青涩的萌动喜爱,与家人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食物的关系,与权威的关系,与内心暗面的关系,甚至是与死亡的关系……这些事,其实不论年龄大小,成年未成年,都早已成为我们人生的课题。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这成为了我们始终坚持的一点。我们带着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觉悟,试图在这个故事中完成一些创新,想要创造出有瑕疵的活人,想要探讨什么是真正好的亲密关系。但我们同时也知道,创新肯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后果。
这个过程,有点像在抛接球。
我们用文字创造出人物,桥段,情节,就像在把一个又一个的球抛掷出来,看看能否被别人接住。
很幸运的是,我们抛出的球,被非常信任我们的制片人黄总接住了,被看懂了我们剧本的责编老师接住了,被愿意给我们机会的贲导接住了,然后又把球抛给了演员老师,最终再抛向观众。
更幸运的是,当我们最近看成片的时候,发现观众也一一接住了我们的球,甚至于每一个细小的梗,有点冒险的沙雕搞笑,中二发作,都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这真是身为编剧,职业满足度最高的时刻了。
真的非常感谢贲导,非常耐心地帮我们一起捋顺剧本,全然地理解了我们的意图,并且在最终的呈现上翻倍优化了剧本。
也真的非常感谢小卡的演员们,感谢大家是一群那么会翻白眼,愿意翻白眼的演员(bushi),那些台词,能以如此恰当,准确的语调语气,节奏情绪,被翟老师和代老师说出来,我想我们的同行肯定能认同,这真的是身为编剧,能碰上的非常难得,小概率的幸运事件。

最近看观众评论的时候,看到很喜欢的一句话。虽然我们的人生中可能没有碰到过康家伟,许晶晶,但没关系,现在他们存在了,他们变成了我们的朋友。
我们很认同这句话,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两个编剧日常对话,经常习惯性就会说:“你这什么许晶晶行为?”,“这不就像康家伟那个时候……”
康家伟和许晶晶,还有三班其他的小伙伴,已经以完成的形态存在着,活着了,真的很希望他们能被更多的人记住,在更多人的生活中活着。

写最后一段情节的时候,需要找一道高考作文题,因为我们一直都很喜欢某年上海的那道“穿越沙漠”的题目,于是就拿来用了。看样片的时候才发现,这句话被收录在卡夫卡的文集里,而文集的名字,竟然是《误入世界》。
这个书名一下子击中了我们。这个书名,好像在冥冥中,触碰到了这部剧某种核心的东西。
我们误入世界,但依然愿意带着勇敢和真心,努力着,把沙漠变成绿洲。
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丢失了这份勇敢,和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