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以色列的电影《分租》,挺喜欢这种平淡的故事进展。从麦克(Michael)的角度来说, 陌生的城市,暂时逃脱生活中的烦恼。 对托莫(Tomer)来说, 则是陌生的人从远方和另一个时代而来。 慢慢进展的感情,与其说是相爱,我觉得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由吸引(至少一方)而产生的互相欣赏和依恋。
只是农场晚饭关于小孩的讨论比较突兀。我不大理解以色列人, 但初次会面大谈小孩代孕什么的,说教性太强。还有,麦克是《纽约时报》作家,他们能花十几万美元代孕,却去租大学生的简陋公寓?即使想体验当地生活, 也有别的地方可选。不管怎样都觉得分租不太现实。另外一个吐槽的地方是特拉维夫最好的烘培店,卖的居然是麦芬(muffin), 桂皮卷(cinnamon roll)这些烂大街的东西。不过瑕不掩瑜,如果真那么追究也就没有这个美好的故事了。
很多预告这部片子的简介都把它说成一部老少恋, 让人预料是一个冲破家庭社会壁垒, 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故事并不是这样,他们交往没有社会的阻挠或歧视,反而大家都很支持。我觉得他们两人之间也不是爱情。 麦克有丈夫,虽然他们之间有矛盾, 但还不至于要离婚和卫托马去在一起。 托马还年轻, 还在尝试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可能性—他可能喜欢男女老少各种人等。
并不是非要是爱情才是值得赞美的。 人与人之间偶然相遇。互相欣赏,动心,在一起度过愉快的几天,本身就够了, 为什么一定要相爱呢? 还有人说托莫从小没有父亲, 所以会对父辈麦克动心。 其实喜欢谁并不要从心理学上找原因吧。有时你发现自己会欣赏或喜欢的人, 和自己预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来自不同年龄, 种族,和社会背景,不同的男人各有各的美好。
我从小不缺父爱母爱,但刚来美国时也有“托莫“ 这样的经历。那时我二十多岁,我的陌生城市是旧金山。 当时在学校喜欢一个很漂亮男生, 被拒后情绪比较低落就就决定寒假去旧金山。遇到了Leon,他是一个出生于奥地利四十多的犹大人。和伴侣生活在旧金山十几年了。他们之间没有了性生活。他伴侣同意他在外面和人约, 只要不带回家就行。所以我也不算破坏他们关系。五天时间我们走遍了旧金山, 聊了很多。 我很喜欢Leon,知道不会跟他有结果, 反而一点压力也没有,很轻松跟他相处上床。我不知道他的想法,但并不重要。临走那晚,两人躺在床上,就和电影里结尾一样,也有点不舍。
一晃二十多年,如今我也到了大叔的年纪。和剧中麦克一样, 有一个稳定的伴侣和生活。几年前我们也因为小孩问题闹过矛盾。 虽然没有因此逃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但我和麦克一样,还是觉得无结果的相遇是很美好的。
好的电影总能折射出各样的人生,这也是《分租》的意义说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