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顿学派:
当电影先驱者们努力探索电影的技术与影像之时,早期的几个英国摄影师们在海滨城市布莱顿中,创立了第一个电影学派:布莱顿学派。他们反对乔治·梅里爱的“舞台即银幕”的美学观点,继承了卢米埃尔兄弟“再现生活”的美学价值(现实主义萌芽),以“我把世界摆在你眼前”为口号,在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劳动时,将大量外景和情节结合起来,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生活片段。同时,采用停机拍摄和自由交替组接产生多视点、多空间,标志着电影中的蒙太奇技术已经基本形成。
导演推介:
希塞尔·海普华斯(布莱顿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影像风格:
要说布莱顿学派的经典之作,那必然是希塞尔·海普华斯的《义犬救主记》。此片主要讲述的是一条狗如何救出婴儿被拐卖的故事。影片的叙事主题简单明了,但也是早期一部能够以动物为主角去拍摄的短片。在短片中,我们清楚地可以看到海普华斯用现有的电影技术,流畅且连贯的拍摄并剪辑出了狗狗如何跨河寻婴、如何通报主人的一系列动作组接。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大量的使用外景拍摄,真实再现了惊现场景。这无疑是布莱顿学派的电影之作了。
...
《被辗过的感觉》似乎是对《火车进站》的一种致敬。《火车进站》我们可以看到观众对突如其来的火车似乎要驶出银幕之感,吓坏了观众。而此部,更是将摄影机放在马车即将经过的位置,让观众更加亲临其境的感觉到被车压的感觉——摄影机的视点便是观众的视点,景深处的马车像摄影机袭来,视点的对等,一种压迫感扑面而来。
...
针对于布莱顿学派是否真正提出了“现实主义”的美学价值,是有待考究——即使他们的创作思维符合现实主义的原则,但并没有提出这一观点。在海普华斯的作品中,我们仍然能看出一部与“现实主义”美学价值(现实主义关心现实与实际)相悖的影片——《爱丽丝漫游仙境》。在此片中,大量的外景拍摄和采用停机再拍等特技摄影,却仅仅服务于电影中的叙事,并没有关心现实与实际,而是一部早期的魔幻题材电影。
...